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1年学研教育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分析.docx

2021年学研教育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型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文阅读题型分析 一、关于语言修辞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种行吗?为什么?或:文章某个句子说成另一种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由于该词生动详细(形象、精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效果。或:不行,由于该词比另一词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性格特性)。 动词:不行。由于该词精确生动详细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由于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由于该词精确地阐明了……状况(表限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经常绕我膝下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种淘气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种淘气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孩子”? 答:由于“好一种”比“真是”感情更强烈,“淘气”比“可爱”更切合爱女性格特性。 构造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由于(1)与人们结识事物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相应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爸爸指着碗里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人,也许要吃亏!”爸爸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人,生活也不会让她吃亏!”爸爸意味深长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由于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爸爸对儿子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办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自身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氛围,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氛围,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8.对比:使所体现事物特性或所阐述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调,语调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调等;? 答题示例:两千近年前这个关于知音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呼啸,催促人们赶紧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布满了崇高情谊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情操。(节选自《话说知音》) ?问:如何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呼啸,催促人们赶紧付诸行动”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传说带给人们美感和鞭策作用。 二、关于布局谋篇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位置??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氛围,埋下伏笔;设立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构造严谨;照应上文,先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作用,明确答题方向(普通从内容和构造两个角度入手)? 答题示例:我怕我爸爸,她打我是真打。看着她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爸爸对“我”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爸爸对“我”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怯意”这个题目。 补充: 1.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线索,普通常用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2. 段意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

文档评论(0)

130****86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