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用药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有以下几方面: 真菌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常用的方法有: (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主要的诊断方法,用于检查有无菌丝及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培养:将标本接种在培养基上,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的判断来提高真菌的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 变应原检测: 用于确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致敏物质,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种: * 斑贴试验 适应症: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疹、化妆品皮炎等; 方法:目前多用市售的铝制小盒斑试器进行斑贴试验;结果及意义:观察24-48小时后,根据受试部位有无反应及反应的强度,依次为(-)-(+++)。阳性反应说明患者对受试物过敏。 * 皮内试验: 适应症:用于测试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方法:选择前臂屈侧为受试部位,取配制好的皮试液在皮内注射一个0.1cm的皮丘。结果:15-20分钟观察结果,根据有无反应及反应的强弱,依次为(-)-(+++)表示。 * 性病检查: (1)淋球菌检查: ﹤1﹥直接涂片:涂片干燥后,加热后作革兰染色,主要用于急性感染患者; ﹤2﹥细菌培养: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淋球菌感染。 * 衣原体检查:主要有三种方法: 细菌培养法、 衣原体抗原检测法、 免疫荧光法。 这些方法对衣原体的诊断都有一定的意义。 * 支原体检查 主要采用细胞培养法 * 梅毒螺旋体检查: 梅毒螺旋体直接检查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 RPR)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 TPPA) 以上方法操作较简单,对梅毒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 醋酸白试验: 有棉签清除局部分泌物后,蘸5%冰醋酸涂在皮损及正常皮肤黏膜,2-5分钟后皮损变为白色为阳性。 * 谢 谢! * 经皮吸收的基本概念 经皮吸收的过程主要是指药物通过角质层这一屏障的过程。 除角质层外,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经皮吸收的另一个通道,一些脂溶性药物可以通过这一通道透入皮肤,但不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 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角质层 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方式 其他 * 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角质层 (1)年龄 (2)皮损部位:不同部位经皮吸收能力有很大区别 不同部位的皮肤对1.0%氢化可的松的吸收系数 前臂 1 足跖 0.14 头皮 3 前额 6 脸颊 13 阴囊 42 * 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角质层 (3)水合程度:角质层正常含有15%~20%的水分,增加含水量可提高药物经皮吸收 (4)损伤及病变:如病变破坏角质层正常结构,药物经皮吸收亦增加 * 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 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方式 药物的极性: 同时具有亲水性和较好亲脂性的药物则具有较好的通过及经皮吸收的能力 电解度 药物浓度 经皮吸收促进剂:如氮酮 * 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 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方式 基质(药物载体赋形剂) 药物必须溶解于基质,才能很好地经皮吸收 用药方式: 覆盖与封包,用药部位被纱布等覆盖,可增加经皮吸收。如用不透气的薄膜覆盖则称封包,是增加经皮吸收的有效手段 * 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 其他 温度 湿度 * 经皮吸收的临床意义 经皮吸收是决定外用药临床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 皮肤病多位于体表,首先必须使药物达到靶器官-皮肤,而且要有一定的浓度 药物内用后将先分布到全身,到达皮损部位的药物浓度常常较外用药经皮吸收的少,疗效反而不如外用药 有些药物因吸收不良或毒性较大,只能外用. * 经皮吸收的不利方面 如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制剂,可在用药

文档评论(0)

日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