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用Vero-E6细胞分离培养病毒 核酸检测:提取RNA,RT-PCR检测病毒核酸 血清学检查: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分析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 * 防治原则 隔离病人 提高机体免疫力 研制特异性的预防疫苗 * 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 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幼儿常有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出现红色细小内疹。第2~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粘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粘膜斑,为本病早期特征,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粘膜,偶见于上腭,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1~2日,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 *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 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 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 阑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 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 麻疹的预防 鸡胚细胞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我国接种年龄为8个月,发达国家一般为15个月 7岁时再次免疫 孕妇不宜接种疫苗 紧急被动免疫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 2、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 传播方式 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 病原体,人是其唯一宿主 病毒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咳嗽、喷嚏、说话都可传播病毒 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 出现症状前2~3天及症状消失后9天仍有传染性 * 致病性 潜伏期2~3周 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 入血,病毒随血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 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 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 可获牢固的免疫力 * * 3、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scytial virus,RSV) * 传播方式 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 成人---上呼吸道感染 通过手、污染物品和呼吸道传播 易在冬季流行 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 RSV的致病机制 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 病毒不入血 支气管坏死物与粘液、纤维蛋白粘连在一起,易导致气道阻塞 可并发严重的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 RSV的免疫及预防 感染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至今未有有效的预防疫苗 * 三、其他呼吸道病毒1、 腺病毒(adenovirus) 线型双链DNA,不分节段 基因组长30000~42000bp,编码约30种蛋白 病毒无包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