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下的优雅.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一、文化底蕴的意味 对于浩荡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我们最常用的形容词便是博大精深了。从《易经》中内蕴乾坤的太極和八卦,我们往往能够从中感受到在这份平凡的质朴中所充满的智慧与万物的衍生。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从生活到观念到社会中的无数角落都有着总结而出的理论,古钟长鸣,一曲千年。古语的浩荡与传承,在这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延续变迁,不断薪火相传,不断浴火而生,终成民族之灵韵。 而在中国的文化中,我们对于培养一个人的品行与能力,一直都是将其摆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子上。在我国的古代文化中,曾经有一个叫做“诵读”“学贯”和“涉猎”的说法,它指的是一个人在他的前半生中对于知识掌握的一种要求。从幼年时对于先贤的经典的通读,到成年之时再对于学习和思想及其生活之中的联系进行融会贯通,再至后来对于其他领域之中知识的理解与粗泛的掌握。无论是《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抑或是《孟子》中激发人斗志与思考的语句,我们都能够发现,只有足够的文化或者说是知识的堆积,才能够成功的彰显出一个人的气质及其优雅。笔者一直相信的是,我们所阅读过的书籍,所掌握的知识及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将会构筑成我们的骨骼与血肉。正是那些潜移默化中没有感受到的东西,在时间的见证下成为了我们存在的证明和令人感受到涵养的优雅。一个真正有涵养,有气质的人都是被构筑成的楼阁,只有地基的坚守和其骨干的支持,才能够化成一片令人倾慕的风景。 二、与山为邻 上乘希佛上界希仙上域希圣庶民无一上一希我只得仰天问来鸿去雁 达道立德达智立言达人立功君子有三达三立谁又能着地便造极登峰 这副对联便是陈永正先生在游览衡山时提的一副胜联。在笔者看来,这副对联不仅仅是先生为了衡山所写的一副赞词,其实更像是为了其自身所树立的一个标准。在先生迄今为止的生命中,他一直都是一个气质和人品上令人钦佩的人。我们很少以山喻人,因为那样的标准将是说明一个人的坚韧,确立了一个人对于原则的坚守。而先生在笔者的心中足以配得上这样的一个称号,他的气韵和灵格正是其腹中文墨的体现,先生字止水,山岩御江流,先生的性格亦是如此,其人不卑不亢,在经历了足够多的风浪之后,生命中的磨难和时间的江海冲刷掉了他的一些棱角,纠正了那些无益于心的性格,却也为他留下了令人能够感受到他光芒的那些特点与伟大的平凡处。在时间的磨练之下,先生渐渐变得坚强,变得强大,风骨在时间中遇风浪而长生,那些生命中的思想也同样洗净铅华,融进了灵魂的深处。此世长久,唯有时间才能够淬炼一场心灵与梦想的烈火。当往后的一切过去,笔者再次看见先生的眼眸时,笔者能够感受到的是对于生活的淡然和心灵的清浅,宛如将一场漫长而清澈的梦都揉进了一片星海。 先生平生对书法十分喜爱,幼年时就徜徉在书山墨海间,其父明德共也酷爱书画艺术与古文辞,作为其少儿的启蒙教师,交游广阔,收藏丰富,对其不仅言传身教,还营造出少年学习的良好艺术与学术氛围。先生师从岭南书法名家李天马,诗词书法双壁岭南名宿朱庸斋、李曲斋,中山大章名师容庚、商承祚等人,由此打下扎实的诗词、书法基础。其学问、书法宛如江河滔滔。而在往后的岁月之中,陈先生亦是同样在书法领域中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一度担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平生爱好文学,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讲述自身的话,他最喜欢的身份应该是学者和诗人。他曾经戏言自身诗人第一流,书法第二流。先生于1966年之前,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师从李天马进行二王行书与欧楷的学习。李先生对于弟子要求十分严格,行书与楷书临习分别是《圣教序》与《九成宫》,不得旁骛,先生在两贴中切实沉浸多年,为楷、行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生在1978年考中山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专业研究生正是其书法趋近于成熟的时期,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祚与容庚两位先生研习金文与甲骨文,学问大获长进。先生取百家之长,海纳百川,以贴法写碑,展现北碑流动转变风格,杂以《侯马盟书》《散氏盘》体式求自然灵气,形成动静契合、含蓄内敛的自家特色风格。先生书法真草隶篆皆能,而行书仍然是其最有成就的书法,作为通用书体,大众接受度较高,充分展现个人气格情感,难以藏拙。青年时期先生时常手钞录古书,纯熟秀美的小字行书颇有风骨,而中年后,逐步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先生将篆隶楷草有意识地融为一体,纳入行书之中,此种融会贯通如盐入水,浑然天成,并不是前人习字时篆隶形体夹杂在行书中的粗糙写法。曾经有人评价陈永正笔下行书任性处之、率性而为,浪漫情怀与学识修养通过气运用笔,人文气向线条形质转化,线条形顾之美展现人性与人心的气质美,已然大成。 三、以墨绘心 纵使我们将先生的才学比作滔滔不息的江水,但不可否认的是,先生的为人却十分低调,如其书法般含蓄内敛,似谦说君子。 我们可以看见的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