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孔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个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两句点名了孔子答语的意思,指出这是古人推崇的为人处世准则,它的同义语是“推己及人”.推,推想,推断。用自己的心思去推想别人的心思,也即设身处地,用对待、要求自己的态度去对待、要求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教育我们要做怎样的人?试着举例说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教育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遇到事情时能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为此,做人应有宽阔的胸怀、足够的爱心和对别人的尊重、体谅之心,能以平等之心对待别人。 温馨提示:为更好地满足您的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I hope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第二个故事:不喝“盗泉”之水 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孔子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所需,“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很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赞扬了孔子厌恶偷盗的精神。 第一个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段落中,哪个词高度概括了这个处世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个故事:不喝“盗泉”水 1、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 口“盗泉”里的水? 2、从中你可以体会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盗,即盗窃,孔子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所需,“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很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赞扬了孔子厌恶偷盗的精神。 自学提示: 1、认真默读5——7自然段。 2、小组合作:用“ ”画出描写孔子语言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语言中你可以体会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在适当的地方做好旁批。 第三个故事: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感叹“识人不易” “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1、你是怎么理解君子与小人的? 2、从这句话中你可以感受到孔子什么样的品质? 第三个故事: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感叹“识人不易” 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他。” 孔子为什么说这句话? (认为颜回偷吃了米饭,假装试探弟子颜回。) 第三个故事: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感叹“识人不易” “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1、从孔子的感叹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2、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了解一个人?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第四个故事:晚年读《周易》 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 他说了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孔子怎样的学习精神? 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小标题 一、推己及人 二、安守节操 三、识人不易 四、学而不厌 学习链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学习链接: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学习链接: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孔子小故事(1)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