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总结.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思想政治课教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学生的德 育重任,有其特殊性与要求。而此次课改的核心是新课程的实施,但 新课标的各项配套跟不上。以往的老问题如今又遭遇新困难。因此, 如何把握课标实质,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学观,跟进新的教学方式、 评价方式等等,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摸索、反思的问题。为便于交流 以共同提高,更好落实新课程教学,现将一学期以来对上述问题的实 践与思考作以下概括总结。   一、学科教学情况   1.学习新理念,落实备课组的活动   备课组的工作伸缩性很大,既需一定的客观条件,更需发挥主 观能动性,群策群力。   ①在暑期七月培训的基础上钻研课程标准,通读《经济生活》 教材并整体思考教学,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统一目标、进度、作 业、测试。   ②开展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相互听课评课;与兄弟学校交 流合作,借鉴以提高教学质量。   ③进行阶段性反思,做好命题、阅卷、质量分析和教学小结等 工作。   2.围绕新课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旧教材《经济常识》分上下两册,供高一一学年教学使用,而 今压缩成必修模块ⅰ《经济生活》一册,需在一学期教完,每周课时 仍为 2 节。显然,每课时的容量比以往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随 之加大,可能导致课上“听懂了”而到用时又束手无策的现象。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的策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如:   ①有所突出,各课突出关键词主干观点,第一课的核心是介绍 “货币理论”;   ②有所引伸,降低学生起步的门槛,第一课第一框题调整为两 节课,围绕货币的 “神”(神在何处、为什么神)和“奇”(奇在何 方、为什么奇)两个问题展开,货币的“奇”主要通过货币形态的发 展来认知,“神”主要通过货币的职能来理解;   ③有所改造,利用时事新闻、生活热点设计阅读材料,取代教 材中的部分探究活动,关于“公司的经营”就有许多典型案例可供学 生讨论分析;   ④有所省略,自编学生“学案”、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完 成,《新时代的劳动者》、《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比较“总体小康与 全面小康”由现状到目标,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 展)就分别省下一课时时间。   3.辩证运用传统教学,强化对核心观点的体悟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专家建议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老师 讲授少了学生讨论多了。但一段时间实施,我们发现:主要发言者仍 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 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课 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这样下去可能导致:学生中能力好的更好, 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则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就会 落空。   我们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立足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和巩固。虽然尝试了一些课堂模式,组织了些个综合探究活动以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感悟,但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加以辩证 运用。教和学都无定法,该探究时就探究,该传统时就传统,关键在 于实效性。讨论辩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等是否就是新 课改的标志,是否就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   现有人教版配套的《新课标新学案》、《教师教学用书》实际上 与新课标不太配套;高考的考试要求有可能和新课标的要求不一致。 要兼顾高考结果和素质过程,功夫还在过程的有效管理,克服传统的 单一评价方式,重视和开发非智力因素,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①学生学案等教辅资料有选择有改造地用,重在学法指导,形 成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课后练习及作业处理:根据教学进程适当编选一些练习,依 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区别地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知道自己的 学习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反馈。   ③尝试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多元化,指导学生使用好“个人成 长记录袋” ,随时随地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学习表现和活动业绩,鼓 励和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如何对应   课改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 对完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而言显得过于理想化。大量的探究活动,其 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领学生入门;而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 时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