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提纲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doc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提纲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 高2023级 中外历史纲要(下) 复习提纲――――――――――――――― PAGE PAGE 1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 一条主线:两次世界大战及国际秩序的变化 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十月革命 两次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帝国主义力量、社会主义力量、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源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狂潮 时间:1914.7.28――1918.11.11 ②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重重 ③军事上: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性质: 列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 ④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 阶段 主要事件 1914年 马恩河战役,标志德军“速决战”破产; 日本占领山东半岛。 1915—1916年 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惨重; 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 1917—1918年 美国和中国参战;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 同盟国战败(1918年11月11日)。 中国“以工代战”的形式参加一战 一战中的华工: 意义重大,使中国得以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并提出山东主权收回问题,尽管当时末能实现,但近使日本答应以后将历来归还中国;在1921-1922年人华盛顿会议上,中国终于收回了山东主权。 影响 1.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争。 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髙涨。 战后国际秩序 巴黎和会 时间:1919 主要目的: 解决战争问题处置德国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条约:《凡尔赛和约》等 凡尔赛体系 调整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 成立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时间:1921-1922 华盛顿体系 调整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 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十月革命 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十月革命 列宁主义 背景:①政治:沙皇专制的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③思想及组织: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建立 内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的前夜”;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革命实际结合的产物,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十月革命 过程:二月革命 ――两个政权并存 ―― 四月提纲 ―― 七月流血 ―― 十月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社会主义革命) 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事件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列宁的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政权 最重要的措施:余粮收集制 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保障了前线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措施:①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②允许私人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意义: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苏联成立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斯大林的实践 苏联“工业化”的 基本实现 1924――1937年 措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五年计划 结果:①到1937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②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小家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以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照。 “苏联模式” 内容: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经济:生产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