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医治慢性咽炎医案(三) 干祖望验案 )病历摘要:洪某,男, 37 岁。慢性咽炎 4 年,近来咽干甚, 常求凉饮冀润, 咽喉疼痛引及枕部、 两肩, 头昏脑沉, 尿色浓黄。检查见咽峡中等充血,咽后壁小血管扩张,双扁 桃体Ⅰ度肿大, 表面粗糙。 舌苔薄白, 脉实。 证属肺胃蕴热, 熏灼津液,咽喉失于濡养。治宜清肺泻胃,养阴生津:熟地 黄、知母、麦冬、金银花各 10g,生石膏、芦根各 30g,牛 膝、桔梗各 6g,甘草 3g。上方连服 30 剂而愈。(张泽民,《江苏中医杂志》 1992; 4: 3-5) )妙法解析:此例患者病机从肺胃蕴热,津液受损, 咽喉失养认识。方中生石膏、知母清泄肺胃热邪;熟地黄、麦冬滋补肺肾之阴;金银花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牛膝引热下行并利咽;桔梗、甘草为清利咽喉之要药。 何宗德验案 )病历摘要:张某,男, 33 岁。咽喉干涩不适 3 年,常有刺痛,多粘痰,时有干呕恶心,张口刷牙时明显,脘腹胀 闷,纳可眠欠,二便正常。检查见患者为痰湿之体,咽后壁滤泡增生,色红少津,咽反射增强,张口则呕恶,脉软,苔 黄腻。 证属痰热互结, 胃气不顺。 治以清热化痰, 和胃降逆: 柿蒂、竹茹、半夏、玄参、莱菔子、生地黄、陈皮、茯苓、 天花粉各 9g,土牛膝根 12g,甘草 3g。7 剂。二诊:痰咳腹胀消失,干呕恶心大减,滤泡未减,但色转淡黄。处方:上 方加夏枯草 12g, 7 剂。三诊:干呕恶心已解,咽觉干涩, 滤泡如前。改用益气固表,化痰散结法:生黄芪 30g,夏枯草 15g,白术、防风、杏仁、贝母、玄参、生地黄、沙参各9g,生姜皮、生甘草各 3g。每周复诊一次,基本守三诊方, 前后共六诊,症状全平,滤泡消退。 (何宗德,《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9; 2: 20) )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痰热互结,胃气不顺认识。 治以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方中陈皮、茯苓、半夏、甘草为二陈汤,燥湿化痰;柿蒂、竹茹、莱菔子理气和胃降逆;玄参、生地黄、天花粉养阴生津;土牛膝根利咽止痛;夏枯草化痰散结以消滤泡之增生。三诊方中,生黄芪、白术、防风 为玉屏风散, 益气固表; 夏枯草除痰散结; 杏仁、 贝母化痰; 玄参、生地黄、沙参养阴润肺利咽喉;生姜皮利湿化痰;生甘草利咽,调和诸药。 魏湘铭验案 )病历摘要:陈某,女, 42 岁。咽喉感觉不爽,如物梗塞感半年, 西医治疗未效。 查见咽部粘膜暗红, 扁桃体不大, 咽侧索及淋巴滤泡增生。大便较干燥,舌红,苔薄黄,脉稍 数有力。此属肺气不利。治以清热利肺:桑白皮 15g,地骨皮 12g,甘草 5g,枳壳、杏仁、桔梗各 6g,麦冬、瓜蒌壳、 火麻仁各 10g 火麻仁各 10g。上方 10 剂而愈。 上午轻而下午或入夜为重。二便尚调。检查见咽后壁淋巴滤 上午轻而下午或入夜为重。二便尚调。检查见咽后壁淋巴滤 又案:姜某,男, 38 岁。咽喉如物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 不出,病已 1 年。常用手指掏咽部而引起作呕。伴嗳气,时呃逆,胃脘不适,纳差。查见咽粘膜慢性充血。苔薄黄,脉 大有力。乃胃气不降所致。治以降逆和胃化痰:旋复花 6g, 法夏、代赭石各 10g,党参、大枣各 15g,甘草 5g。7 剂后症状显效。因有舌干少津,处方:上方旋复花、代赭石、法 夏用量减半, 加石斛、 麦冬各 10g。连进 7 剂而愈。(魏湘铭, lt; 浙江中医杂志) 1985; 6: 325) )妙法解析:前例患者病机当属肺经郁热上熏,痰气交阻于咽喉。治以清热利肺。方中桑白皮、地骨皮清泄肺热;枳壳行气以助化痰;瓜蒌壳、杏仁、火麻仁通便泻热;麦冬养阴生津;甘草、桔梗清利咽喉。 后例患者病机从胃气不降认识。治以降逆和胃化痰。方中旋 复花、代赭石降逆止呕;法夏除痰和胃;党参、大枣健脾; 甘草利咽,调和诸药;石斛、麦冬养阴清热。 肝胆郁热,邪滞咽喉张广修验案 )病历摘要:杨某,女, 38 岁。咽喉疼痛,反复发作 3 年,每于稍食辛辣或情绪波动则发,诸治未效。诊见形体略 丰,面色泛红,烦躁,语音低微。咽中哽哽不利,干燥灼痛, 泡增生,右侧喉关处略红。唇色干红,舌苔薄黄,脉细数。 泡增生,右侧喉关处略红。唇色干红,舌苔薄黄,脉细数。 妙法解析: 本例病机属肝郁化火,上灼咽喉。 方中柴胡疏肝; 妙法解析: 本例病机属肝郁化火, 上灼咽喉。 方中柴胡疏肝; 此乃肝阴不足,胆火上炎,兼气滞痰凝。治以滋养肝阴,清 泄胆火,佐以理气化痰,用自拟星夏枸杞汤:夏枯草 15g, 枸杞子、板兰根各 12g,生地黄 20g,桑叶、菊花、玄参、麦冬、香附、佛手各 10g,生甘草 3g,僵蚕、蝉蜕、射干各10g。连服 18 剂而瘥。续服六味地黄丸半月以资巩固。 (张广修,《四川中医》 1992; 6: 47.) )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肝阴不足,胆火上炎,兼 气滞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