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纸上谈兵的赵括.
纸上谈兵的赵括.
纸上谈兵的赵括.
纸上谈兵的赵括
2300 年前的战国时期, “歼灭战鼻祖”秦国大将白起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举坑杀赵国降卒
万人。此役双方参战兵力合计超过百万,获胜的秦军也死伤大半,其交战规模和惨烈程度在古今中外极为罕见,大概只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可以相提并论。
这一故事尽人皆知, 但为什么赵王对德高望重的老将廉颇大为不满?为什么赵王临阵换将得到
了包括蔺相如在内决策层的一致赞同?当时白起坑杀 40 万降卒是否为最佳选择?随后白起为何再
三推脱攻灭赵国的重任?秦王为何亲赐功高盖世的白起伏剑自杀?白起身首异处与坑杀 40 万降卒
有无必然联系? ------
从历史学角度,上述问题始终未有满意的答案,或者是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我们站在企业管理、特别是战略管理的理论角度进行探讨,却可以得到许多发人深省、甚至意想不到的启发。
孤将奋战的赵国 PK举国发动的秦国
战国后期,关中秦国起用商鞅实行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秦国的战略资源进行系统
整合。虽然商鞅后被守旧派所杀, 但其变法却一直延续下来, 以至秦国兵强马壮, 对列国虎视眈眈。 。
稍迟于秦的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推行军事改革,实行“胡服骑射” ,军事实力大增,君臣睦、
将相和,赵国遂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能与秦抗衡和“叫板”的国家。
这样一来,志在统一全国的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而欲击赵,必须先占领赵
国的侧翼,即当时属于韩国的上党地区。
另一方面,韩国与秦国地形交错,可谓秦之“心腹大患” ,实行“远交近攻”策略的首攻目标
自然就是韩国。
公元前 262 年,秦军攻下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 ,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束手
无策的韩国欲献上当以求和,而上党军民却视秦为 “虎狼之国” 、“不义之邦” ,转而投靠赵国。
凭空掉下来的上党 17 城,对赵国却成了“烫手的山芋” :如果接收,就等于与秦国宣战而引火
烧身;如果拒绝,显然是自断双臂。而且,秦国的真正目标显然是赵国,与其是否接收上党没有必
然联系。换言之,狼要吃羊,那么羊是否长得顺眼就不重要了。
决策一贯民主化的赵孝成王与群臣商议后,最终决定接受上党郡。为此,赵国派出 45 万大军
驰援,领军人物自然是能攻擅守、战功卓著的廉颇。
初战不利的廉颇开始退守,与秦军在长平丹河对岸形成相持态势,闭门不战一晃就是三年。远
道而来的秦军久攻不下,粮草补给自然困难,为摆脱被动局面,遂实施范睢的“反间计” 。 请注意,第一个问题开始出现了:听信谗言的赵孝成王准备撤换廉颇,竟然得到了决策层的一
致通过。唯一提出不同意见的蔺相如并非支持廉颇,而只是不看好赵括!为何廉颇老将如此不得人心呢?
要知道,秦国经过系统性、持续性的整合,奖励耕战,地广物丰,故而国民经济实力雄厚,战
略物资储备充足。赵国盘居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北方,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只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综合国力明显处于劣势,无法支持大规模的连年战争。显然,消耗战对赵国来讲绝非上策。
另外,秦军以 60 万大军进攻,赵国以 45 万精锐防守,在冷兵器时代攻守双方的均衡值一般为
2: 1,即赵军在军力对比上并不吃亏,更何况尚有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优势。
显然,廉颇持续三年的“拉锯战”过于保守,秦军有生力量并没有得到多少削弱, “以逸待劳、
后发制人”过于空洞。战后,秦军承认 60 万大军死亡过半,主要是赵括接任后主动冲击、搏命拼杀
造成的。赵括虽然纸上谈兵,但毕竟血性刚烈。
也就是说,德高望重的廉颇始终没有制订出一个清晰的、积极的战略计划,没有提出彻底打败
秦军的战略愿景和配套措施,最终自然没有征得老板(赵王和国民)的信任和支持;能攻擅守的廉颇只是被动防守,既然不能挡敌锋锐,何不主动适当退守以集聚力量,拉长敌军战线后主动出击?
或者通过侧面出击、断敌粮草,或者从 45 万大军中分出部分有生力量攻秦之必救,甚至一样实施
反间计、美人计等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老成持重的廉颇着实缺乏进取精神(甚至有托大之嫌) ,虽不至于害己,
但客观上最终误国——你面对的是“虎狼之师”啊。
更进一步, 秦国是志在必得、 志在灭赵, 经过认真筹划后举全国之力进攻赵国, 正面和侧面的、
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伐赵之前,秦王即遣使韩、魏,软硬兼施以使两国不敢救赵。
当白起将轻率出击的赵括大军分割包围后,秦昭襄王亲赴河内(黄河中游地区)征召当地所有 15 岁
以上男丁组成援军, 并普赐民爵一级 (秦王真不亏是激励大师) 。正是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民兵部队,
硬生生截断了赵括与都城邯郸的联系,使白起的野战军顺利完成了对赵军的“瓮中捉鳖” 。
再看赵国,由于对秦国灭赵的战略野心认识不足,仓促应战便丢失了晋西南战略要地,以至于无险可守还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