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蜀道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蜀道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 PAGE 《蜀道难》教 学 设 计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意,把握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唐代光辉灿烂的诗坛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叫李白。他是侠客,愤世嫉俗,蔑视权贵;他是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是奇才,他用“白发三千丈”来抒发愁绪,他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表达友情。他又是怎样来表现蜀道难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千古佳作《蜀道难》。 二、理解诗意 1、听读,听准字音与节奏。(目的是让学生扫清字音障碍,同时教师有感情的背诵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背诵的激情) 2、借助课下注释及屏幕上的补充注释,朗读全诗!注意:要读准字音与节奏,读懂诗意,标出诗行。(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补充注释: 1、危乎高哉(危楼高百尺)(危:高) 2、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何:多么) 3、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动,为……愁)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心自问)(扪:摸。历:经过。) 5、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愿人长久)(但:只) 6、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动用法,使 衰谢) 7、连峰去天不盈尺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8、枯松倒挂倚绝壁(极陡峭无路可登的山崖) 9、杀人如麻 (杀人如斩乱麻) 3、学生质疑,教师检测 过渡:诗的题目是“蜀道难”,那么到底难在哪些方面呢? 三、整体感知 1、诗中有三句直接咏叹蜀道难的句子,请同学们快速标出来。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请同学们体会着读这三句,每一句给你什么感觉? 第一句,惊讶之感。 第二句,害怕之感。 第三句,无奈的叹息之感。 3、你怎样才能读出惊讶、害怕、无奈的叹息来? 指导朗读: ①第一句,开篇给人惊讶之感,故语调要高,重音落在“难”和“青天”上。 ②第二句,重在过程,重音在“上”, “使人听此凋朱颜”每个字依次低下去,而且“凋”字要拖长。 ③第三句,整体上语调要低。“侧身西望长咨嗟!”前四字两字一顿,后三字一字一顿,且语音要拖长,最后一字几乎没音了。 4、再读诗歌,体会蜀道难在哪些地方? (1)15诗行,一叹蜀道之难,难在 方面。 (2)616诗行,二叹蜀道之难,难在 方面。 (3)1722行诗,三叹蜀道之难,难在 方面。 解读: (1)因山高而开辟难 (2)难在高水,难在水险,难在山路崎岖、环境凄凉,因此行走难。 (3)难在凶险,战事激烈,因此难以让人停留、居处。 四、品读鉴赏 6——16诗行是本诗最精彩的地方,请同学们慢慢品读6——16诗行,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来赏析。用“诗句 +手法(关键字词或意境)”的形式来赏析。 学情预设: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运用了夸张和引用的手法,描写山之高,“逆折”说明水势大,突出水险。可见唯其水险,更见山之高,唯其山高,才更衬托出蜀道之难行。重读“高标”和“逆折”(师:什么情况才能造成“冲波逆折之回川”?) 2、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善飞的黄鹤都尚且飞不过去,善于攀援的猿猱都为攀援而发愁,更何况我们人呢。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将蜀道之难写得无以复加。重读“尚”和“愁” 3、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百步九折”,“百”和“久”都是虚指,如“白发三千丈”都是数词虚指。百步九折”,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蜀道的曲折。 “盘盘”,用叠词描写青泥岭的山路崎岖加强抒情色彩。 4、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借助于想象入蜀人的动作、神态和心理细节描写,侧面烘托山之高。(板书:烘托 想象虚写) 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也叫杜鹃鸟,它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凄凉的化身。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空山”是空旷寂静的山,王维有句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用“号”而不用“鸣”也是为了更好的渲染环境的凄凉。在这空旷寂静的山中时而传来一声悲鸟哀鸣,再加上子规凄凉的啼叫,那是何等的凄冷。这里是用鸟鸣来衬托山的幽静,这叫“以动衬静”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设问:有人说“愁空山”的“愁”是动词,意思是子规为这空旷的群山而发愁。还有人认为:“愁”是名词,意思是空旷的山中充满了哀愁。你赞同哪种说法,说说你的理解。 6、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盈”是满,意思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距离天还不到一尺高,运用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山之高。“绝壁”是指极陡峭无路可登的山崖,“倒挂” 一词是说枯松头朝下挂在悬崖峭壁上。“挂”意思是只接触一点,意味着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巧用动词极力渲染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