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讨学钱》语言艺术魅力分析
摘要:《讨学钱》作为庐剧传统小戏的精品深受观众的喜爱。其情节和人物设计虽十分简单,但其语言成就却极高,主要体现为符合人物身份的真语言,来自底层民众的活语言,彰显地域文化的土语言。
关键词:《讨学钱》;真语言;活语言;土语言
《讨学钱》是庐剧传统小戏,由金芝整理加工,整理本首先发表于《安徽文艺》1953年第十一期,《剧本》月刊1954年第五期转载,后分别收于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戏曲选》《庐剧传统剧目选》《安徽戏剧选》,以及《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安徽省卷》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中国民间小戏选》。《讨学钱》剧情简单,主要是通过二人对话完成的。大年三十晚上,农村暴发户陈大娘子(即戏中的东家娘子),对前来讨学钱的贺老先生不仅拒付学俸,还百般嘲弄挖苦。贺老先生针锋相对,就她指责的问题一一加以批驳,揭露了东家的尖酸刻薄。显然,作为一部传统的地方小戏,在规模和情节设计方面,《讨学钱》很难与《秦雪梅》《休丁香》《双丝带》等庐剧正本大戏相抗衡。但其受欢迎程度不但不亚于上述作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1954年,《讨学钱》参加华东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当年10月24日《新民晚报》便发表桑弧的评论文章,说此剧“自始至终用的是幽默讽刺的笔触,但却绝不使人一笑了之,在笑声中孕育着沉痛”[1](P144)。一语道破了该剧本的总体风格。仔细研读该剧本,整个剧本字数为3881个,其中与贺老先生相关的为2646个字,与东家娘子相关的为1221个字。《讨学钱》没有什么浪漫情节用来炫奇斗巧,也不以绚丽的语言取胜。剧作家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符合人物身份的真语言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为庐剧经典的《讨学钱》也不例外。《讨学钱》剧中人物和情节均十分单纯,却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前来欣赏。究其原因,离不开作品语言的真实性。所谓作品的真语言,就是指符合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身份的语言。这些真语言能再现人物所生存的真实处境和状态,并能刻画剧中人物的真实性格。《讨学钱》通过贺老先生和东家娘子的对话,向我们交代了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人物性格和命运。贺老先生上场的那段开场白,不仅是自我介绍,也透露了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十年寒窗苦,教书大半生,只因科场落了榜,不能四海把名扬。只得面对孔夫子,脊梁后头背书箱。”从这段开场白中不难看出,贺老先生是科考落榜后不得已以教书为生的一位小知识分子。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从隋代就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一千多年来中国文人赖以安身立命的科举制度就此寿终正寝。由此推断,贺老先生可能生活在十九世纪中后期或二十世纪初期,总体属于清朝末年。在当时,科考应该是封建文人们最理想的出路。一旦科考失败,这些文人所能选择的谋生手段非常有限,当私塾先生也许是最常见的选择。剧中东家娘子的一句“我家陈大爷哪天不给你一包上等的皮丝烟啦”更是印证了上述推论。关于烟草,17世纪以前中国的制品主要是雪茄烟、斗烟、鼻烟及嚼烟。到了1843年才开始生产卷烟,我国最早生产的是福建皮丝烟。皮丝烟一开始只为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名媛淑女及有钱人家所享有。到了清末民初才逐渐进入百姓家[2]。因此,大致可以推断贺老先生生活的时代是清朝末年。此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已走过辉煌期,日渐呈衰落之势。外来文化开始冲击中国社会,中国文人赖以安身立命的封建道统和学统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们对待社会和生活的看法与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即使那些落后的乡村也不例外。由此,就不难理解在“尊师重教”的中国,为何会出现东家娘子找出种种借口拖欠私塾先生的薪水,甚至出现辱骂现象。如《讨学钱》中东家娘子竟然敢于直面孩子的先生骂道:“教书死不中,你就在吃喝上来用功。丑!丑!丑!”后来她竟然要动手打人:“老东西说话嘴不净,莫怪我翻脸手掌不认人。”且不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早已被她抛到九霄云外,就是尊老这个最普遍的做人道理她也丢得一干二净。戏曲小舞台,社会大课堂。剧作家从讨学钱一个极小的事件入手,却反映出清朝末年大变革时期人们的观念变化,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不虚美,不避恶,语言之“真”足以传世。《讨学钱》不仅能准确反映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且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方面也写得相当成功。如贺老先生一出场给人的印象较为端庄文雅,有其唱词为证:“巍巍乎欠起身,荡荡乎走出门庭。一路走,一路行,来来往往都是人。家家都把年来过,小孩子换上一身新,苦只苦我老先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我们是专业写作机构,多年写作经验,专业代写撰写文章、演讲稿、文稿、文案、申请书、简历、协议、ppt、汇报、报告、方案、策划、征文、心得、工作总结代写代改写作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成果鉴定,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技术报告,初步设计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实施方案评估报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