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护理学之藏象.ppt

  1. 1、本文档共1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护理学之藏象,中医护理学,医学讲义,藏象

血在脉内循行 赖心气的推动 脾气的统摄 如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少食乏力,腹胀便溏,面色无华等症,临床称为“心脾两虚”。 脾虚化源不足、不能统血而致血液妄行,使心血不足。 心血虚无以滋养于脾,可致脾气虚弱。 3.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 心主血,心有所主,则肝有所藏,才能发挥其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进行,使血行不致瘀滞。 心血充足,肝血亦旺,肝得阴血濡养,疏泄才能正常。 心血不足和肝血亏虚常常并见。人的精神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 血液是神的物质基础,心肝都赖血液的滋养;心肝均以阳用事,情志所伤,多易化火伤阴。 4.心与肾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 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在下者以上升为顺,在上者以下降为和。 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 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维持着心肾功能的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 若心肾阴阳升降的平衡失调,心肾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发生病变。 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而导致心火偏亢,称为“心肾不交”。 心阳不振,不能下温于肾,而导致肾阳虚水泛滥,称为“水气凌心”。 5.肺与脾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的输布方面。 肺吸入的清气,脾化生的水谷精气,共同构成气的物质基础。 肺气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故脾气不足,则肺失滋养。 肺气不足,也可影响及脾,导致肺脾两虚。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共同参与水液代谢。 肺的宣降和通调,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湿,脾转输水液于肺,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也是肺中津液的来源。 若脾失健运,水液停聚,则生痰成饮,影响肺的宣降而咳喘痰多,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6.肺与肝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协调方面。肺居上焦,其气肃降。 肝居下焦,其气升发。肝升肺降,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 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气火上逆致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称为“肝火犯肺”。 7.肺与肾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 肺的宣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肾主水的功能,有赖于肺的宣降和通调水道。 肺失宣降,通调失职,必累及于肾,令气化失司;肾失气化,必影响肺气肃降。 肺司呼吸,肾主纳气,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才能经肺之肃降下纳于肾,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若肺气久虚,久病及肾,则肾不纳气。 8.肝与脾 肝与脾的关系表现在消化和血液两方面。 肝之疏泄可协调脾胃的升降,有助于脾胃的消化。 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形成肝脾不调。 脾生血统血,肝藏血,肝血有赖于脾气的化生,脾气健运,生血有源,统血有力,则肝血充足,方能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若脾失健运,生血不足,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致肝血不足,形成肝脾两虚。 9.肝与肾 肝与肾的关系表现在精血互生和阴液相通两方面。 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故有“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之说。 肾精亏损,可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可致肾精亏损。 肝肾阴液息息相通,肾阴充盈,滋养肝阴,水能涵木,可制约肝阳使之不亢。 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可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肝火太盛,也可耗伤肾阴,导致肾阴不足,形成肝肾阴虚的病理状态。 10.脾与肾 脾与肾的关系表现在先后天相互资助和水液代谢方面。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之运化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说“脾阳根于肾阳”;“肾为先天之本”。 肾主水,肾中精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充盛。 若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均可导致脾肾阳虚。 脾主运化水液,须有肾阳的温煦蒸腾气化;肾主水,又赖脾气的制约,脾肾两脏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水液代谢。 脾虚不运或肾虚不化,均可致水肿,尿少。 ?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阴阳表里的关系。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阳者为表,阴者为里。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相互配合,由其经脉互为络属,使得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相互联系,病理变化相互影响。 1.心与小肠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小肠有实热,亦可循经上炎于心。 2.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气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 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有助于肺的肃降。 3、脾与胃 脾与胃相表里。二者以膜相连,运纳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微的输布,以滋养全身,化生气血、津液,故称为“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文档评论(0)

胖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