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欢迎下载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21 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重点专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协作组制定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作为诊断标准( 2021 年);(1)神识呆滞,表情淡漠;(2)足废不能用,行走不稳;(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
(2021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重点专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协作组制定的“脑积水(正常压力
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作为诊断标准( 2021 年);
(1)神识呆滞,表情淡漠;
(2)足废不能用,行走不稳;
(3)小便淋漓不尽,甚至便溺不知;
(4)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有明确病因如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 脑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等;
2. 西医诊断标准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参照 2021 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
分会制定《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脑积水诊断标准;
: 依据原发病的不同,参照特发性正常压力
(1)起病年龄≥ 60 岁,缓慢起病并逐步加重,有时症状可波动性加重或缓
解
(2)临床表现:
①步态障碍,发生率为
94.2 ~100%;典型的三联征为步幅小,抬腿困难和
步距宽,走路缓慢且不稳,有时会跌倒,特别在起身站起或转向时更明显;引流
肯定量的脑脊液后, 步态改善的特点性表现为步幅的增大及转向时所需步数的减 少,其他方面就无明显改善;
②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
69~98%;轻度患者可有额叶相关功能如留意
力,思维反应速度, 语言流利程度, 执行才能和记忆力的障碍;
在记忆障碍方面,
回忆记忆障碍要比识别记忆障碍相对严峻;
重度患者可表现为全部认知功能的障
碍;少数者也可有行动笨拙及书写困难的表现;
度障碍的改善较明显;
分流术后言语记忆和思维反应速
③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
膀胱机能亢进;
54.0 ~76.7 %;患者膀胱内压力测定时,显示
④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也可见上肢运动功能减退,
表现为抓物上抬时因指尖抓
力的减退而导致抓起动作缓慢;
CSF引流测试可使上举动作得到改善;
第 1 页,共 4 页
精品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欢迎下载
⑤其他神经系统表现有运动迟缓,运动技能减退,过伸强直,眉心反射,撅嘴反射,掌颏反射显现频率较高;约不耐心
⑤其他神经系统表现有运动迟缓,运动技能减退,过伸强直,眉心反射,撅
嘴反射,掌颏反射显现频率较高;约
不耐心,心情不稳固,瞌睡,冷淡;
88%的患者有精神症状;其中包括易疲惫,
(3)头颅 CT或( 和)MRI 检查显示脑室增大 (Evans 指数0.3) ,并且无其他
引起脑室增大的病因存在,
脑室四周可有/无低密度
(CT 扫描上 ) 或高信号 (MRI
的眨加权像上 ) 征象,大脑凸面脑沟变窄;腰穿
( 侧卧位 ) 或脑室内 ICP 监测证明
ICP≤ 200 mmH20,CSF常规和生化检查正常;临床,影像学和生化学检查排除可
能引起上述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疾患存在;
符合发病年龄,临床三联征中的
(二)证候诊断
2 个结合影像学即可确诊;
1. 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
至便溺不知;头胀痛,痛有定处,视物模糊,颜面色暗,舌体或舌下脉络瘀斑, 舌质暗,脉沉涩或弦滑;
2. 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 至便溺不知;精神倦怠,头面色淡,头繁重,视物模糊,睁眼自感眼皮繁重,食 欲不振,口淡无味,双下肢活动不灵,自感四肢无力,肢体浮肿,舌质淡,舌体 胖大有齿痕,苔白滑,脉濡滑;
3. 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 至便溺不知; 自感头繁重, 善忘或痴呆, 反应迟钝, 听力下降或耳聋, 视物模糊, 语音不清,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舌质淡或暗,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
4. 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 至便溺不知;形体消瘦,头晕或头昏,盗汗,失眠健忘,耳聋耳鸣,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 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 治法:化瘀利水,通络开窍
举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丹参,红花,人工麝香,
茯苓,泽泻,全蝎,地龙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 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 治法:健脾利水,芳香开窍
;
举荐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猪苓,
泽泻,人参,薏苡仁,山药,车前子,人工麝香,郁金,菖蒲等;或具有同类功 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
第 2 页,共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