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房棘球蚴病_Duo Fang Ji Qiu You Bing.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 PAGE PAGE 1 多房棘球蚴病_Duo Fang Ji Qiu You Bing 一 概述 多房棘球蚴病是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型棘球蚴(泡球蚴)寄生人体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又称泡球蚴病(Ae)、多房性包虫病。病程长,具隐袭进行性特点。从生物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泡型与囊型包虫病均有显著不同。 二 病因 多房棘球绦虫较细粒棘球绦虫略小。成虫长1.3~3.0mm,宽0.28~0.51mm。节片有四五个。头节有吸盘四个。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共13~34个,大小不一。卵巢分2叶,位于节片后半中部。子宫弯曲,末端膨大为袋状,或球形,不分侧支,与细粒棘球绦虫妊娠节片内子宫有12~15分支不同,孕节子宫无侧囊,内含虫卵,平均为300个。成熟节片中睾丸数26~36个,较细粒棘球绦虫的睾丸(45~65个)少。生殖孔均在中横线前的侧缘,多为不规章交叉开口,也可见一侧性开口。 三 临床表现 埋伏期很长,从感染至发病一般在20年或以上。多房棘球蚴病病程长,具隐袭进行性特点。早期无临床症状,仅在肝脏B型超声波普查时发觉。 1.肝多房棘球蚴病 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隐痛或(与)肿块。依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1)单纯肝肿大型临床症状视病变部位与大小而异。肝右叶顶部为好发部位,肝脏背后内侧向上肿大,抬高膈肌,有时肝脏肋下未能扪及。腹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病变位于肝左叶者,病种早期即消失上腹包块,易于发觉。患者一般状况视病程长短、肝内病变范围大小而异。轻者一般状况尚好,重者肝脏整叶或两叶均有广泛病变,患者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2)梗阻性黄疸型泡球蚴病变累及肝门,压迫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黄疸为进行性,常伴有皮肤瘙痒、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 (3)巨肝结节型或称为类肝癌型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包块,局部隆起。肝左右叶均极度肿大,分别在助缘下与剑突下10cm左右,质硬,表面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结节。肝脏B超与CT扫描检查可见肝整叶大部被破坏,而另一叶呈显著代偿性增大,后者质度较软。 2.肺多房棘球蚴病 肺部病变可由肝右叶病变侵袭横膈后至肺,或因血运转移引起。临床症状以小量咯血为主。少数患者并发胸腔小量积液。 3.脑多房棘球蚴病 主要临床症状为癫痫发作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局限性癫痫或偏瘫,但视病变部位而异。颅脑CT扫描可见颞叶或(和)枕叶蜂窝状低密度病灶。脑型患者均伴有明显肝与肺多房棘球蚴病。 4.其他 人感染包虫病后,常因少量抗原的汲取而致敏,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死亡。 四 检查 1.试验室检查 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仅少数晚期患者由于肝广泛病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与碱性磷酸酶增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上升,白/球蛋白比率≤1。 2.血清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体。包虫皮内试验大多阳性。少数皮试阴性者,血清包虫ELISA大多阳性。 3.影像学检查 肝脏超声、肝核素扫描、肝CT、胸部X线、颅脑CT/磁共振(MRI)等均有助于诊断。 (1)肝脏B超检查 均可显示肝内不匀质肿块,内部结构紊乱,边缘不规章。肿块中心呈坏死液化暗区,并有斑点状强回声钙化灶。 (2)肝脏CT扫描 可见轮廓不规章不匀质低密度区,无明显界限,其中心常见坏死腔与丛点状钙化灶。大的坏死腔的腔壁凹凸不平,与包虫囊不同,称为假囊型包虫病。 五 诊断 1.流行病学史 患者来自流行区,或在疫区长期居住,与狗、狐等有亲密接触史,或捕杀狐,剥其皮毛的狩猎人员。 2.临床症状 肝脏肿大与隐痛:腹部有包块,质硬,表面有结节,经B超或CT检查有界限不清的实质性病变,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3.免疫学试验 包虫皮内试验大多阳性,而且常呈强阳性反应;偶有皮试阴性者,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Em2抗原以及Eml8抗原检测血中抗体试验,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高,交叉反应少,可用于鉴别泡型与囊型包虫病。 六 治疗 1.手术治疗 治疗主要靠手术,故应争取早期诊断,应争取在压迫症状或并发证发生前施行。很多患者直到消失明显症状如肝硬化、黄疸和门脉高压才就诊时往往已错过手术根治时机。 手术前应先用细针将囊液抽去,慎防囊液外溢,然后将内囊摘除。内囊与外囊仅有轻度粘连,极易剥离,常可完整取出。在手术摘除包虫内囊之前,向囊内注入2%甲醛(福马林)、0.01%过氧化氢、1%碘剂、0.05%次氯酸或25%甘油等可起到杀死原头蚴的作用,后4者的疗效较甲醛为佳,过氧化氢及甘油的毒性也较低微。 2.药物治疗 (1)甲苯达唑(甲苯咪唑)口服,共16~48周治疗包虫

文档评论(0)

130****04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