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作文素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明节作文素材 【篇一: 2015 年高考作文素材:对于清明节】 2015 年高考作文素材对于清明节 第 1 页: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 108 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 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 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 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 24 个 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风俗。虽然各地风俗不尽相同,但扫 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 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多数地域是在 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 ;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 节; 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 “时年八节 ”之一,一般是在阳历 4 月 5 号前后, 节期很长,有 10 日前 8 日后及 10 日前 10 日后两种说法,这近 20 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 1935 年中华民国政 府明定 4 月 5 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 “墓祭 ”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这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民俗。 2006 年 5 月 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 2 页:清明节的由来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外国,流亡途中,在 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虑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元勋,唯独忘了介子推。好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但是介子推最歧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静静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闻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但是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盛,搜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 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 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希望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爬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生。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第 3 页:清明节的风俗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祖先,早已蔚为风俗。唐朝之后,寒食节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今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 风吹荒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回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绘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 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 ! 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风俗: 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望对祖先的。 踏青 清明之时,正当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小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活力勃勃的春日情景,郊外远足,一抒在寒冬以来的郁结气度,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赏析春光。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光阴,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时妇女平常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时机,故妇 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 “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 ”之说。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抽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风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 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 ”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风俗。听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单是时 尚的装修,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文档评论(0)

zd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