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课件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课件
北京人文化 考古 北京猿人所使用过的打制石器 北京人文化 失踪的国宝 考古 1929 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位于北京房山区的周口店发 现了一颗完整的头盖骨,这就是“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把最 早的人类化石历史从距今不到 10 万年推至距今 50 万年。“北京人”头 盖骨的出土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根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提供的资料,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27 年正式开始发掘,此后的 10 年间,周口店猿人洞中先后发掘出土 5 颗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 发掘出的“北京人”化石起初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侵占了北京,但当时协和医院是美国的 机构,悬挂星条旗,侵华日军铁蹄一时不敢踏入。这时,“北京人” 化石在这个“保险箱”里还安然无恙。到了 1941 年,日美关系越来越 紧张,为了使“北京人”化石不被日军抢走,协和医院与重庆政府 协商后,决定把化石送到美国暂时保管。 北京人文化 失踪的国宝 考古 2. 化石埋在日坛公园 1996 年,有个日本老兵临死前,向中国有关部门传递消息, 称化石埋在日坛公园的一棵松树下,这颗松树还做了特殊记号, 后来有关人员确实找到了那棵松树。” 1996 年 5 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电震探测组,对 埋藏区域进行了两次高密度电法、面波、多道浅层地震法的探 测,并很快得出了结论,经过协商,最终与北京日坛公园管理 处达成了 1996 年 6 月 3 日上午正式发掘的协议。 但是,一直挖到 2 米多深时,专家们仍未发现有任何埋藏 物,更未见有动土现象。根据这一情况,专家们经过商议,再 往下挖一段,结果都是细黄砂岩。随后,再次扩大挖掘范围, 仍未发现有埋藏物,现场专家由此判断,当时物探异常应是地 表下大量灰白色钙质结核层引起的,所以决定停止发掘寻找。 北京人文化 失踪的国宝 考古 3. 化石装在沉船“阿波丸”号上 历史学者李树喜认为化石很有可能在‘阿波丸号上。据悉,美国 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时,曾将美方认为的化石下落作为绝密礼物送给了中 国政府,称化石可能在日本沉船“阿波丸”号上。 “阿波丸”号建造于 20 世纪 40 年代,是一艘日本远洋油轮。 1945 年 3 月 28 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 撤退的大批日本军官和要人驶向日本。 4 月 1 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 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袭击, 3 分钟后迅 速沉没。 令李树喜坚信“北京人头盖骨”就在这艘沉船上的直接理由,是一 份美国交给中国方面的资料。 1977 年,中国曾对“阿波丸”沉船进行过一 次初步打捞,但由于当时潜水技术的限制,只发现了 3000 吨锡锭和一些其 他东西,并未找到“北京人头盖骨”。但是,打捞人员却找到了伪满洲国 政要郑禹的家藏小官印和圆砚,由此推断,该船印证了携带大量中国北方 宝物的猜测,也成为“阿波丸”可能装载“北京人头盖骨”的有力旁证。 石器时代 考古 新石器时代 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 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 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 1865 年首先提出的, 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 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 期。 新石器时代距今 5000 —— 10000 年。其时代标志是以磨 制石器为标志,所谓“磨制”,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 进一步磨光加工。石器表面光滑。形状规整,用途明确。 石器时代 考古 河姆渡文 化 仰韶文 化 河姆渡人文化 考古 河姆渡人文化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发现于浙江余 姚河姆渡。在距今 7000 多年前,河姆渡人来到这里, 安家落户。河姆渡人的房屋是为防潮而设计的,其特 点是房屋的地板高出地面,采用木结构,如鸟巢般悬 着。河姆渡人种植稻米,并以适当的渔猎和采集补充 食物源。河姆渡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也使长江 与黄河一样,成为华夏文明的又一个发祥地。 河姆渡人文化 考古 河姆渡文化最早在 1973 年被发现,在 1973 - 74 和 1977 - 78 年 两次对河姆渡遗址作发掘并有资料。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 特色。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阑式建筑的遗迹。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 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 ( ji )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 工艺品。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 培的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