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三少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docxVIP

浅谈新时期“三少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新时期“三少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      安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真正的书面文学创作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繁荣于中国文学的新时期。自80年代之后,内蒙古“三少民族”的文学新人,以及反映其民族生活的文学作品,陆续涌现出来,并得到了国内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三少民族”;新时期;文学创作   每一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为此民族所有、为他民族所无的优秀特质。文学的根脉在本土,文学创作不能脱离精神母体。文学的原创性和民族性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从当前直到久远,必须重视文学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民族文化的自信与书写、开掘与张扬,源于那些积极有价值的珍贵特质。这就要求每个民族的作家都能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积极学习其他兄弟民族的优长之处,并敢于面对世界,积极进行共同交流,善于取长补短,反思追问,以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依托,创造出具有时代高度和国家情怀、能体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作品。我国新时期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鲜明地体现着这样的文学品格。   一   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包括突厥语族民族、蒙古语族民族和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等三大语族集团。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显示,该三大语族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些语言可能是从一个古老的原始语——阿尔泰原始语发展而来。由此学者们进一步假设,远古时期存在一个操持相同语言文化的原始氏族——上述三大语族之先民。由此看来,属于蒙古语族民族的达斡尔族和属于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在语言文化方面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神话和原始信仰文化联系更密切。加之千百年来,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邻近交错居住,有着相互密切的交往,在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相同相近的文化,因此,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三少民族”。内蒙古自治区的“三少民族”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三个地理区域,约有十余万人口。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学作品主要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于民间。   这些有着悠久口头文学传统的族群,一直没有书面文学,但是一旦开始了当代文学的历程,就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它们的作家用汉语、蒙语迅速创造了一系列精彩的篇章,并且产生了具有全国性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人物,如李陀、乌热尔图等人。   一个民族不分大小,都擁有自己的文化,拥有独特的精神文化生活。达斡尔族总人口只有13万多人,鄂温克族只有3万余人,而鄂伦春族仅仅8千多人,但人数的多寡与文化的厚薄并无必然关系,她们的文化同样魅力无穷。   二   一个民族的文学所遵循和需要把握的,是隐而不显的历史脉动,所记录的是日常生活中不该遗忘的一切,描画一个族群的画像并真实地表达其苦乐悲欢,使本民族同胞有机会从中见识自己带着沧桑印记的尊荣,也使陌生的读者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其喜怒哀乐,一窥那坚韧而和善的灵魂。也就是说,民族文学的基调,大多是冷静地思考过去和现实,并乐观地展望未来。   文学的民族性,作为文学作品创造性的一种体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是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能够薪尽火传、赓续不绝的原因。   “三少民族”作家的作品中,有许多东西正是通过民族性的新奇场景展现了带有较为普遍性、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共鸣的话题。   三   从整体上看,当代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文学的破土萌生,与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时期的到来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三少民族”的文学新人,以及反映其民族生活的文学作品,陆陆续续地涌现出来,并得到了国内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其民族整体的认可与支持。三支活跃的文学创作生力军,活跃在了中国文坛。   乌热尔图、敖长福、阿凤等老中青几代人的写作已经逐渐形成了“三少民族”当代文学的总体脉络。按人口比例算,这样的写作人数是惊人的。当然,他们中许多人的写作尚处于比较粗简的阶段,如果从“纯文学”或者审美、技法等角度去看,可能不值一提。但是,问题恰恰在于“文学”从来就不能简单地化简成审美、娱乐的消遣,它也是教育和认识的途径、自我表达和张扬精神的渠道,更是凝聚族群、振奋精神的工具。这样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日常状态、所关心的事物、心里想表达的欲望、情感诉求的倾向、内蕴丰富的文化传统及对这种传统的自豪与珍重。我们阅读和分析这样的作品,只要不带着惯有的审美惰性和思想偏见,都能从哪怕最简陋的文字中汲取到不可忽略的灵魂,就好像从表面充满杂质的原石中发现珍贵的白玉。   参考文献:   [1]中国作家协会.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达斡尔族卷)[G].北京:作家出版社,2021.   [2]中国作家协会.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简历,PPT,表格专业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年office学习经验。 微软MOS认证专家,曾予供销社、中国银行、国家电网等企事业单位定制财务模板与PPT模板。 头条百家数十万粉丝作者,WPS稻壳儿优秀设计师。

认证主体孝感市城区墨若枫文化传媒中心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900MA4CKBU48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