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优秀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 高 杜 甫 教学目标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大意,背诵; 体味情景交融、气势宏伟的艺术特点; 了解杜甫生平和晚年生活境况,知人论世,体悟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老病孤愁的人文情感。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200多年前,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 二、诵读感知 1、听示范朗读(多媒体); 2、自读,理解大意: 译文:站在高台上看,天很高。高台上的感觉,风很猛。远处还传来猿猴悲惨的鸣叫声。小洲里的水清澈透明,岸上是白色的沙地,沙地的上空有一只小鸟在盘旋飞转。突然间,眼前是落叶在啸啸的狂风中飞舞,无边无际。犹如受惊的野马似的江水,奔腾呼啸而来,没有尽头。我经常漂泊在万里远的地方,身处异地,此情此景,令人感受到了这个秋天多么的悲凉。更何况在我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经历了国运艰难、人生坎坷、穷愁潦倒、刚戒了酒独自登台的时候! 3、指导朗读 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 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 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 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 颈联上句写长年飘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 到今日登台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 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 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4、当堂背诵 三、品读体悟 1、前两联和后两联相比,在内容上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2、写了什么景,这些景给人(诗人和你)什么样的感觉? ——写了俯仰视听之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猿啸哀——悲凉凄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鸟飞回——孤单寂寞(寻伴?找儿?觅食?找家?……) 落木萧萧——漂泊零落 长江滚滚——韵华易逝 3、抒的什么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 ——抒发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即百年多病之忧、万里作客之愁、颠沛流离之悲、一生穷困之苦。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这就要联系背景,“知人论世”: A、杜甫后期生活概况: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长安回奉先(现在陕西蒲城)探亲。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并攻下潼关,杜甫一家人流亡北行,到了州(现在陕西富县)。杜甫把家小安置在羌村后,恰值肃宗在凤翔(现在属陕西)即位,于是他只身前往投奔肃宗,不料中途为乱兵所俘,被带到长安,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即至德二载(757年)四月,他乘隙逃出长安到了凤翔,被授为左拾遗,却因上疏救房,触怒肃宗,被放还州探亲。这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肃宗还京,杜甫也回到京城,仍充当左拾遗。乾元元年(758年),复出为华州(现在陕西华县)地方官。第二年,郭子仪收复洛阳后,杜甫曾回河南探视旧居,旋即回华州,弃官入蜀,建草堂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总算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宝应元年(762年),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发动叛乱,他又流亡到了梓州(现在四川三台)。过了两年,他的好友严武复为成都尹,他又从阆州(现在四川阆中)折回成都,入严武幕。不料严武第二年即因病去世,使他失去依靠,他只好东下,在夔州住了一年多。此后他一直在水上飘泊,由江陵到公安,再到岳阳,于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湘江舟中。 B、写此诗时的状况: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

文档评论(0)

专注于为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提供各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文案等各方面教育资源服务,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