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doc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苏轼被贬时期的功绩 苏轼;黄州;惠州;儋州;文学创作;精神境界 北宋著 名的文学家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外地任 职,都有许多利国利民的功绩。但是,他却在《自题金山画像》 概括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将自己一生的功 业概括在他遭贬的三个地方。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在他的仕途变 化中,贬谪在这三州期间是他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 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 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黄州是他思想发生隶 变之地,从此,他借助于佛老思想作为其精神支柱,最终集儒道 择三家思想于一身,形成了他身处逆境而能旷达乐观、随遇而安 的人生态度。而这种思想境界,使他面对更险恶的被贬之地惠州、 儋州,却能与民同甘共苦。这才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在,是他 留给后人精神上的最宝贵财富。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 一生宦海沉浮,无论在朝为官,还是在外地任职,都有许多利国 利民的功绩。但是,他却在《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的一 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将自己一生的功业概括在 他遭贬的三个地方。在苏轼的一生中,政坛上大起大落,一生最 辉煌的时期有知杭州、颖州以及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政任上, 为什么他独把在这三处的贬居看得如此重要呢 ?因为十几年的贬滴 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一生漂泊,暮年投荒,他经受了无数的 磨难,贬滴在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生活上遭受苦难 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 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正是因为这个时 期才成全了苏轼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最 高精神境界。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 苏轼调任湖州,他在到任的谢恩奏章上写到 : “伏念臣性资顽 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这让一个御史台挑 出毛病,又在他的诗文中寻章摘句,弹劫他蔑视朝廷甚至有不臣 之心。他被押解人狱。这就是上的“乌台诗案”。其实更深层的 原因,是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诗中抒发对新政的不满,激怒新 党。苏轼因此于宋神宗元丰三年 ((1080 年))2 月初被贬滴至湖北 黄州,直至元丰七年 ((1084 年) 四月初调离,共在黄州生活了四年 又两个月。苏轼被贬黄州作团终副使,其实身受监督管制,并不 十分自由。这种灾难使苏轼对外界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和孤独,曾 使他“魂飞汤火命如鸡”。平日借居定惠院,只是“闭门谢客对 妻子”,而且不敢饮酒多言,“醉里狂言醒可怕”。原本一腔报 国热情,准备大展宏图,却落得贬官流放黄州。然而,黄州的贬 滴生活不仅造就了他文学创作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而且使苏轼从 思想上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此期创作的词作有近 100 首,占其 整个一生词作总数的四分之一 (词作总数 360 余首 ); 诗作《梅花二 首》、《寒食雨二首》、《东坡》、《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等, 词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散文《前后赤壁赋》等,都是 这一时期的名作。他思想上的隶变可以从他的创作中看出印 迹。 从他初到黄州时期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深深地体 会到苏轼这种孤寂心境和孤傲的人格理想 : “缺月挂疏 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 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卜算 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那孤寂清高的孤鸿就是他的 化身,这种无人能省的精神上的极度孤寂让豪情万丈的苏轼归于 沉静,“拣尽寒枝”是对孤鸿的行动的描写,更是对自己光辉峻 洁人格的写照。 政治上陷人绝境,心理上饱受摧残,生 活上困窘不堪促使他思索。儒家人世思想让他陷人困境,使他开 始吸纳佛老思想作为自己在逆境中的处世,困境中的不断省思, 使他终于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苏轼是不肯服老服输的 : “谁道人 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 《院溪纱》 ) 最 能体现他此时心境变化的是词作《定风波》 : 莫听穿林 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 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料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已然能吟啸迎 风雨,大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坦荡胸怀,如此壮志豪情,又如 此超然不羁,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其实,苏轼的这种精神一 直是有儒家积极人世的理念支撑着的,即使是他刚从狱中走出, 初到黄州时,也未曾放下过这个理念 : “吾挤虽老且穷,而道理贯 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懊于时, 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福祸得丧,付与造物。”这 几句话掷地有声,至今读来仍振聋发馈,令人肃然起敬。一个逐 臣犯官竟能怀如此忠义之心,足能得见苏轼人格的伟 大。

文档评论(0)

wangcunhu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