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人的心素与注意义务的边界——与“杨存贵交通肇事案”二审裁定书展开的学术对话.docx

标准人的心素与注意义务的边界——与“杨存贵交通肇事案”二审裁定书展开的学术对话.docx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一份裁定书引发的问题意识   由其鲜明的实践导向所决定,刑法教义学的发展不能脱离对司法判例的密切关注以及与法官判决的互动交流。“判例的一大意义在于渐进地、稳妥地、有理由地、有说服力地演进法律,为法教义学体系输入新问题和新素材。”在法治发达国家,正是学术与判例、学者与法官之间常态而深入的对话,成为推动刑法理论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不竭动力。反观我国的刑法学研究,尽管学者们已经普遍开始重视挖掘中国本土的案例资源作为学术研讨的素材,但人们更多利用的是典型疑难案件的事实部分,与法官在判决中所呈现的意见直接展开论辩和对话的尝试却不多见。当然,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刑事判决

文档评论(0)

罗伯特之技术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畅游技术蓝海,八大领域技术领先解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