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一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9《古诗两首》课堂教学课件3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9古诗两首课堂.ppt

山东省日照市一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9《古诗两首》课堂教学课件3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9古诗两首课堂.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日照市一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9《古诗两首》课堂教学课件3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9古诗两首课堂 作 者:—————— 日 期:——————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叶 绍 翁 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是江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夜书所见 小组读诗要求: 1、借助读音读准字音,大声通读古诗 2、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朗读情况 3、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试着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 绍 翁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叶绍翁写下了哪些事物? 梧叶 秋风、风声 儿童、促织 篱落 灯火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秋风:秋天的风。 动客情:寒冷与凄凉的情景使客居他乡的诗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地想起自己的家乡。 想像眼前梧桐树叶在萧萧秋风飘落的画面,面对此情此景,客游在外的诗人会想些什么呢?心情又如何呢?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的声音,让人感觉 。 江上的秋风使 情不自禁 。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知道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深夜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篱落:篱笆 灯明:灯火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因为 所以 想像夜深人静,篱笆下灯光中闪动儿童的身影,儿童正在捉蟋蟀的画面,又会使客游在外的诗人想些什么?心情又是怎么样呢? (他看见) , 知道了 。 他想到_________ , 他的心情_______ 。 篱笆旁的灯火 儿童在捉蟋蟀 小时候自己在家乡也有同样的经历 惆怅、失落, 思念亲人和家乡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 绍 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组读诗要求: 1、借助读音读准字音,大声通读古诗 2、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朗读情况 3、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试着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又称作“登高节”、“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汇报成果 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亲人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南朝梁代·吴均著《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九日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近。桓景挥剑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美丽的传说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读书求学,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 为什么 “忆”亲人? “忆”到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单独、孤单 异:别的、其他的 异:陌生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异 异 独在他乡为异客, 两个“异”字连用,更能表达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遇到、碰到 佳节:重阳节 倍:加倍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恋家乡的亲人 ▲ 诗人平时______________, 每逢佳节_____________。 所以就说 。 想一想 思念亲人 更加的思念亲人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shao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会套用和修改,省时省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