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温调节 地球表面的温度四季变化,各地区的温度也不同。可低至-60℃,又可高达80℃。动物必须有适应低温或高温的调节机制,才能生存下来。 我国1月份的平均气温分布,十分明显表现出与纬度的关系:从广州到哈尔滨纬度差为22?15’ ,温度差为33.5℃ ,平均每一纬度的温差为1.5 ℃。 一般北半球是纬度增加一度,年平均温度降低0.5 ℃; 一般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降低0.5~1 ℃. 为了准确地表述寒冷程度,在气象专业上制定了“寒冷程度等级表”,气温从-40℃以下至9.9℃,由低到高共分为八级:一级为“极寒”,-40℃以下;二级为“酷寒”,-30℃至-39.9℃;三级为“严寒”,-20℃至-29.9℃;四级为“大寒”,-10℃至-19.9℃;五级为“小寒”,-5℃ 至9.9℃;六级为“轻寒”, 0℃ 至-4.9℃;七级为“微寒”, 0℃ 至4.9℃;八级为“凉”, 5℃ 至9.9℃。 Q10—温度升高10℃代谢速率的增加。 2---3之间 一、体温调节动物的分类 (一)根据体温控制能力来划分: 1.变温动物(poikilotherms):各种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体温总是与环境温度接近。 2.恒温动物(homeotherms)鸟类和哺乳类,能够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而调整机体产热量,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二)根据机体热量的来源: 1.外温/热动物(ectotherms)的体温完全由外界环境所决定。 绝大多数动物细胞代谢产生热量快速散失。外界温度变高时,动物的体温也升高,活跃程度增加;外界温度变低时,体温降低,活跃程度也降低。 2.内温/热动物(endotherms)的体温由机体代谢活动产生的热量来维持,并处于较高的稳定水平。 如,哺乳类、鸟类和一些爬行类及快速游泳的鱼类,一些昆虫。 内热动物耗能大,但体温恒定,可以保证体内生化反应稳定而快速进行,并可摆脱环境的限制在外热动物不宜活动的季节/地区生活。 温度的极限 有些动物能够耐受的温度范围较狭窄(狭温动物),另一些动物则范围较宽(广温动物)。 耐受性可随时间而改变(未成熟时耐受性较低)。 动物能够存活的温度与它们进行完整的生命周期的温度之间有区别。致死温度长难于划定,暴露在此温度的时间长短可能更重要。存在高、低温的耐受极限。 二、外温动物的体温调节 (一)无脊椎动物主要通过行为变化进行体温调节 1.蜗牛 高温时夏眠(estivation),身体缩进壳内并分泌一薄层粘液封住口缘,钻入地下或爬到植物上部潜伏下来;在冬天则缩入壳内并分泌较厚的石灰质和粘液封住口缘。 2.蜜蜂 在夏季,蜜蜂在蜂箱入口处煽动双翅产生气流以降低蜂箱内气温;在冬季,蜂群则在蜂箱内部煽动双翅以提高产热量,同时使箱内空气流动,各处的温度达到一致。 (二)鱼类 在南北极,海水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73℃,鱼体内存在抗冻物质(山梨醇、甘油、糖蛋白等),属于大分子物质,可抑制冰晶的形成,生活在过冷状态的鱼对结冰有较大的抵抗力。 大部分鱼类体温与环境温度相同。一些游泳速度快,身体大的鱼如金枪鱼和鲨鱼,肌肉内的温度常高于水温,可提高鱼的运动速度,利于捕食。 (三)两栖类 两栖类的机体代谢率较低,在温度下降很低时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到外界温度适宜时又出来活动。 水生的蝾螈体温变化和鱼类相似,其体温与周围的水温接近。 陆生的蛙和蟾蜍体温变化大。在夏季白天体温可达30℃,夜间则接近环境温度。当体温升高时,会经常跳到水中或将大部分身体浸在水中,只露出头部,以防止脱水。 (四)爬行类 爬行类通过调整行为、姿势、体表颜色以调节体温。 沙漠蜥蜴能根据气温和太阳的辐射改变姿势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蜥蜴的体温可保持在36-39℃之间。有些蜥蜴可耐受47℃的高温,体温达42℃。 蟒蛇在孵卵期间,通过内源性产热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体温,可比环境温度高7℃左右。维持体温的热量来自肌肉的痉挛性收缩,此时动物的耗氧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与内温动物相似,可以使卵保持较高和稳定的温度,有利于孵化。 三、内温动物的体温调节 体温指身体深部(core)的温度,以直肠深部或口腔的温度作代表。哺乳动物的体温一般为36-38℃(单孔类(29-33 ℃ ,有袋目34-38 ℃ ),鸟类为39-42℃。 体温的维持取决于产热和散热两者精确的动态平衡。热量主要由动物对所食入养分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 (一)内温动物的产热机制 1.产热器官: 安静时 主要由内脏、肌肉、脑和腺体等组织产热。 单位重量肝脏产热量最大. 运动时 热量主要由骨骼肌产生,骨骼肌在机体中总产热量最大。机体的产热量可提高10倍以上。 (一)内温动物的产热机制 2.产热方式: 寒颤性产热(shive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