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皖质办函〔 2006〕86号
关于印发液氨液氯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处置作业指导书的通知
各市局:
近日,省局编制了《液氨设备泄漏处置作业指导书》、《液氯
设备泄漏处置作业指导书沢《液化石油气设备泄漏处置作业指导
书》,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将三个作业指导书印发相关企业、 技术机构、专业救援队伍,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岀现的问题及时向省局报告。
程中岀现的问题及时向省局报告。
抄送: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省安委会办公室、省特检联盟
TSYJ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专业指导文件
TSYJ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专业指导文件
TSYJ/Z001-2006
液氨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
2006 年 8 月 9 EI
液氨设备泄漏事故处置作业指导书
1?总则
1.1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氨设备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徽省特种设备特大事 故应急预案》,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安徽省辖区内的液氨球形储罐、卧罐、管道、铁路罐 车、汽车罐车、气瓶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作业指导。
2介质特性
2. 1理化特性。
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相对密度0.60 (空气=1)。气氨加压到0.7-0. 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 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 可引起严重冻伤,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2.2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类别为乙 类。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 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5%。
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TC范围内,液 氨温度每升高1°C,其压力升高约1.32 —1.80MPa,因而液氨气瓶超装极易发生 爆炸。
2.3健康危害。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 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2. 3.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昏、头 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 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睑、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 能出现溃疡。
2. 3.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 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 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4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冻伤。
3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3.1液氨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 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3氨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3.4氨气瓶库内气瓶泄漏或爆炸。
4装备与器材
4.1消防装备及器材。
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枪、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4.2防护器材。
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 防化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
3设备物资储备。
吊车、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 伤员和拖曳气瓶)、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器材和工具、防爆电筒、密封胶、稀盐酸 等。
4.4医疗救护车、2%-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其它常用救护药品。
5紧急处置
5.1发生泄漏或泄漏火灾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置:启动本企业(生产 单位、使用单位、贮存单位)、本地区(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 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1. 1报警。
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
拨打119、120,向消防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 压,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5.1.2关阀、断源。
事故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 故源。打开喷淋装置,用水稀释、吸收泄漏的氨气。消防人员在上风向负责用开 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稳定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 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