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辨治体系的精髓在于辨主病、审病机及方证相合.docxVIP

《伤寒论》六经辨治体系的精髓在于辨主病、审病机及方证相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六经辨治体系的精髓在于辨主病、审病机及方证相合 摘要:六经辨证体系之精髓在于辨主病,审病机,方证相合,药精效宏。本文列举在六经辨治体系下的误诊挽治病案二则。一则太阳少阳合病误诊三阳合病挽治案,初诊舌脉误析,病机错判,药后效差;二诊参悟四诊,掌握病机,方证相合,药到病除。一则太阴下利重证轻判挽治案,初诊未经四诊合参,先入为主,误将太阴下利重证判为湿热实证,犯了以偏概全、主次颠倒错误;二诊虽辨证挽治,未虑中病即止,治之失度,太阴阳复太过,以至病转阳明,脉证由虚转实,经内外合治告愈。本文以主病及兼症的病机分析和遣方疗效为线索,探索《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精意在临床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从抓住主病,掌握病机;脉证与六经传变两方面,推而广之论述了六经辨治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六经病提纲,分清六经病主病,确定属经病证及合病并病,进而选方化裁的临证心得。 《伤寒论》是一部以六经辨证为基础,综合运用八纲、经络、脏腑辨证,将疾病区分为六经病证进行论治的古典医籍。六经辨证是中医学体系中最早成熟的一种辨证方法,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千百年来得到了临床的有效验证。 笔者从医近30年,虽自诩伤寒派,对《伤寒论》条文理论熟记心中,但临床实践中仍时有误诊误治。因此常常回顾反思,分析失误教训,旨在引以为戒,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1 误诊挽治案例 1.1 太少合病,误诊三阳合病挽治案 某女,60岁,退休工人。2019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诉头痛3天,无汗,恶寒发热,胸胁满闷,纳少欲呕,咳而痰白,耳鸣如蝉、昼重夜轻,腹胀不舒,已四日未解大便。舌淡,苔薄黄,脉左弦,右浮紧微数。辨证为三阳合病,方剂用大柴胡汤合麻黄汤加味。处方:柴胡15 g,黄芩12 g,大黄 二诊:2019年10月21日,诉服药3剂后头痛消失,热退咳止。已停药2日,但仍有恶寒,耳鸣如故,腹痛、欲便而未便,时有全身颤栗感,舌淡红,舌根苔黄,脉左弦滑,右浮紧。思之良久觉初诊有误,数日不便而腹胀,乃肺气不宣,三焦不利加之食少粕微所致,而非阳明热结所为。脉证无大变,当辨为太阳少阳合病。选方:柴胡枳桔汤合桂枝汤加味。处方:柴胡15 g,炒枳壳6 g,桔梗10 g,黄芩12 g,姜半夏12 g,新会皮10 g,党参15 g,桂枝12 g,白芍15 g,甘草6 g,焦山楂15 g,荆芥6 g,生姜5片。3剂,嘱其取药后即煎服,每日1剂,煎后分3次温服,每次200 m L。方证相对,2剂后诸症悉除,3剂而愈。 按患者头痛,无汗,恶寒发热,咳而痰白,舌淡苔薄黄,脉右浮,为太阳表证;胸胁满闷,耳鸣如蝉、昼重夜轻,脉左弦,为少阳证;纳少欲呕,腹胀不舒,大便数日不解,判为阳明里证,故初辨为三阳合病,予大柴胡汤合麻黄汤加味。服药后虽头痛消失,热退咳止,但仍恶寒,耳鸣,腹痛、欲便而未便。三思患者厌食纳少,体瘦粕微,加之少阳三焦受邪,太阳表邪束肺,气机不利,故而腹满,并非阳明热结里实,初诊实属误诊误治。初用大柴胡汤合麻黄汤加味方含厚朴七物汤义。《金匮要略》曰:“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有学者认为“饮食如故”指患者能正常饮食而伴有腹满兼表的一个症状,为阳明初结,病位在肠 1.2 太阴下利,重证轻判挽治案 2020年7月13日偶遇友人某男,53岁。其拦路问病曰:几天前与客人喝冰啤酒伴食凉菜,当夜腹胀不适,第二日腹泻3次,第三日腹泻4次,今天是第4天仍腹泻不止,且小便黄,大便有热感。吾虑之平素体健嗜酒,酒性湿热,湿热内迫大肠而泄,故嘱其食疗,食马齿苋可愈。次日晨来门诊求治,曰:昨晚餐以马齿苋为菜食下,夜半泄泻加重,至天明已登厕5次,纳差畏寒,困乏无力,时有腹痛恶心,急切来诊。刻下见面色白里透黑,舌紫红暗,苔薄黄干燥,脉左滑右弦,沉取兼有虚象。此属饮食生冷伤及中阳,湿热内蕴于下,虽食马齿苋而湿热去,但药性寒凉,脾阳更伤,转为太阴下利证。予桂枝人参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化裁,处方:党参15 g,桂枝8 g,炒白术12 g,炙甘草10 g,干姜6 g,木香6 g,姜半夏15 g,新会皮6 g,茯苓30 g,焦山楂12 g,六神曲6 g,黄连4 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取600 m L分3次温服。 2020年7月21日二诊:自言5剂药尽服,二剂后泄泻已止,现已5日未大便,腹胀欲食而未敢食。舌红,苔黄厚腻,脉左弦实,右沉紧。辨证为太阴转出阳明,急用厚朴七物汤加味,处方:桂枝4 g,厚朴15 g,炒枳实25 g,生大黄 嘱其空腹将第一剂药尽服,待便意强烈时用开塞露引便,后2剂每日1剂,煎取600 m L分3次温服。其后电话随访,诉服第一剂后腹响腹痛欲便,引便后排出粪便颇多,服后2剂时每天正常排便1次,现已痊愈。 按本案患者贪食生冷凉饮,中阳受伤,属太阴下利。因体质壮实,加之饮酒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