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师中之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荷马 师中之师 ? ? ? ? ? ? ? ? ? ? ? ? ? ? ? ? ? ? 荷马的多样魅力 公元前334年,当亚历山大大帝出发征战亚洲时,他带着一本由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做注的荷马的《伊利亚特》。 翌年,当其在伊苏斯击溃波斯王大流士三世(Darius Ⅲ)时: 负责看管大流士行囊和珍宝的人将其中最珍贵的宝匣呈献于他,他问他的朋友们,自己应该把哪一个宝贝放进去。大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建议,最后亚历山大说,他打算将《伊利亚特》的副本封存在宝匣里。 (普鲁塔克,1973,第281页) 1882年2月,还不到两岁的海伦·凯勒因疾病而突然聋哑。但她仍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耐心帮助下克服了严重的聋哑双重障碍。在老师的教导下,海伦·凯勒找到了一种“希腊,古希腊,使我有种神秘迷恋”的感觉。随后她解释说:“是《伊利亚特》让我觉得希腊就是我的天堂”(凯勒,1965,第1卷,第65页)。 1941年,冒着被逮捕的风险,聪慧而勇敢的西蒙娜·薇伊(Simone Weil)带着她仅有的几件衣物和《伊利亚特》待在马赛(Poole,1992)。其终生得意之作——《伊利亚特,力量之诗》于当年上半年问世,文章上半部分总结道: 欧洲各国人民创作的所有作品中,没有一首能和《伊利亚特》相提并论。也许,当他们学会接受没有任何东西能与命运比肩,学会如何永不向敌人屈服,学会如何憎恨敌人,或者蔑视受难者时,他们会重新发现那史诗般的天才。但是他们需要多久学会还是个未知数。(薇伊,1997,第183页) 西蒙娜·薇伊的结论清晰地表明,在道德层面,她对《伊利亚特》持有极高的评价。但是为什么亚历山大这样伟大的军队统帅也将《伊利亚特》视若珍宝呢?《伊利亚特》又有着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而让一位十七岁的聋哑女孩视古希腊为天堂呢? 如果普鲁塔克的话可信的话,那么“亚历山大确实将《伊利亚特》视为战争技艺的宝典”(普鲁塔克,1973,第259页)。而西蒙娜·薇伊如此崇敬这部作品的背景原因很难找到。海伦·凯勒是这样陈述她的原因的: 是《伊利亚特》让我觉得希腊是我的天堂。在我读原著之前,我就对特洛伊的故事非常熟悉,在学习了相关语法知识后,我读希腊文的原著一点也不费力。伟大的诗,无论是英文还是希腊文写就的,除却一颗能产生共鸣的心外不需要任何翻译。那些费力阐释的人反而会使这部伟大的史诗变得面目可憎,强加与费劲的书写评论都会使简明珍贵的道理被掩盖!人们并不是必须理解每一个词语,通晓所有的语法语序才能理解和欣赏一首好诗。我知道我所学的专业知识能让我从《伊利亚特》中挖掘更多的价值,但是我并不贪婪。我知道有许多人比我知识渊博,但是他们所拥有的广博知识却并不能从这首伟大史诗的欣赏中得到很多欢愉,我也是如此。当我读到《伊利亚特》最有意思的一页时,我有意识地让一种升腾着的灵魂体验带我远离人群喧嚣,从生活现实抽离,我的肉体缺陷被忘却——我的世界凌驾于现实之上,不见边际且有如天堂一般(凯勒,1965,第65页)。 出于不同的原因,迥然不同的三人均狂热崇敬《伊利亚特》:亚历山大大帝找到了战争技艺的真谛,海伦·凯勒被希腊文明的光辉照耀,西蒙娜·薇伊被它讲述的道德层面的内容打动。正如奥古斯丁(1962)在教义中所言:“不要轻视这三种目的中的任何一种:为了指导,为了快乐,为了感动。” 灵魂整体的溯源 《伊利亚特》全面展示了荷马的创作初衷,即通过诗行给予人们战争技艺的指导、道德感动、希腊文明之光。借用柏拉图经常被引用的词句(1935,X,606e),荷马也因此成为“希腊之师”。谢莉(Shelley,1951,p. 452)的宣告“我们都是希腊人”是正确的,毋庸置疑,荷马是我们的老师。但是除了战争技艺的指导、道德感动、希腊文明之光,荷马还带给我们更多:他教给我们如何教授。尤其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荷马的教育学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荷马不仅歌颂智慧,还为灵魂整体而歌。在这个论述中就蕴含着荷马教授的教育学第一课:除了说教式的教导外还需要教授更多。最好的教育除了说教,还应给受教者带来愉悦与感动。答疑解惑的同时,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励我们。这在四个多世纪之后柏拉图所构建的人类灵魂的模型中可窥一斑。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1935)第4卷中,主人公苏格拉底强调,从人类的日常行为来看,人类的灵魂可分为三部分。柏拉图将它们分为理智、激情和欲望,虽然在英语中这三个单词的含义相对于柏拉图赋予的内涵范围太过狭窄。在第9卷,苏格拉底作为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通过新的模式与文本话语重新对灵魂三分进行了阐释。他让我们想象人的内部是由三种直观的生物构成的:一个是本质上的人,表现出理性(这部分指示行动上的指导);一个是一头狮子,表现激情(这部分指示感动);一个是多面的野兽,表现出欲望(这部分指示欢愉)。在《蒂迈欧篇》(1977)中,他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