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孟子的主要思想.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 孟子的主要思想 ] 孟子 ( 约前 372- 前 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邹 ( 今山东 邹县东南 ) 人。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在儒家学说中, 孔子被称为 “至圣” ,孟子被称为 “亚圣”,故历史上并称之为“孔孟”,儒家学说也被称为“孔 孟之道”。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他的思想集 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主要体现在“民本”、 “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方面。 一、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 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之 一。他大大发展了春秋以来的民本思想, 要求统治者 “保民”、 “与民同乐”,其中, 最突出的是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 《尽心下》 ) 孟子认为民众比君主重要,天子之所以为天子是因为他得到民众的信任。他认为,“桀纣之 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 ”(《离娄上》 ) 桀和纣丧失了天下,正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失去了民 心。因此 他推崇“得民心者得天下” 。 孟子认为 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 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提出对残害人民的暴君可以进行诛伐,推翻他,并认为这是正义之举。“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 位。” ( 《万章下》 )“诸侯危社稷, 则变置。 ”(《尽心下》 ) 对于汤伐桀、 武王伐纣之事, 孟子明确表示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 弑君也” ( 《梁惠王下》 ) 。他认为不仁不义的上位者是“独夫”,人民就可以“易位”甚至名正言顺地杀了这样的人,而不背上“弑君”的罪名。 孟子强调国君不仅要爱护民众,也要爱护臣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 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雠。 ”(《离娄下》 ) 在他看来,国君对臣下不尊重、不爱护,臣下同样可以背弃 国君。“君有过则谏, 反覆之而不听, 则去。 ”(《万章下》 ) 孟子把人民的意愿作为战争是否该兴起的重要标准。 当齐宣王在攻取燕国的问题上向孟子请教时,孟子认为取不取 . 精品文档 燕国要看燕国的人民是否愿意,“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 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 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亦运而已矣”。 ( 《梁惠王下》 ) 孟子还关注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批评残酷压榨百姓的统治者 ,说他们“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 率兽而食人 也”。 ( 《梁惠王上》 ) 孟子认为不是尧把天下禅让给舜,而是“天与之,人与之”。为了得到人民的拥护,孟子强调君主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仁政思想 “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仁学”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大部分内容源于民本思想。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 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 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 就是“仁政”。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 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 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 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基本精神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主要体现 在养民(保民)、教民两个方面。 养民: 作为国君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证,有保民 意识,行养民之策。孟子认为养民首先要 制民恒产 ,解决民众的衣食问题,使民众无衣帛鱼肉之忧,送终厚敛之虞。孟 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 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 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 《梁惠王上》 ) 孟子认为老百姓要有一定的财产,才能操守道德,如果老百姓穷困不堪,就会走险犯罪。等老百姓犯了罪,再用刑罚惩罚,这是陷害百姓。英明的君主应该保护老 . 精品文档 百姓的利益, 使他们有一定的财产侍奉父母, 养活妻子儿女,只有如此,老百姓才能安定下来。 孟子“仁政”中最主要的 是土地问题,“民有恒产”最主要的是民众拥有土地。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 耕者九一” (《梁惠王下》 ) ,孟子提出 “耕者九一”的意思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 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 《滕文公上》 ) 。将土地分为公田与私田,先把公田耕种完毕,

文档评论(0)

eyf39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