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升初语文诗词鉴赏真题
诗词鉴赏题,算是古诗考点里面比较难的了。 “读不懂”诗的真正意思,将很多学生拦
在诗歌鉴赏的门槛之外,进而语文考卷一遇到这种题目,一些同学基本上是全部丢分的。
诗词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平时同学们要多去积累和理解不同诗词的意思, 要多读多记一
些特别有名的诗词内容和意思。这样的话,如果考到自己很懂的诗词,肯定是容易答对的。
诗词鉴赏真题
(一)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TOC \o 1-5 \h \z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
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 分)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 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 景象描绘出来。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是作者经
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 主旨。
6?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案: 1.B。
2?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 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 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5.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6?—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
和盼头。
(二)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的意思是: 。( 2分)
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
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
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 “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
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 “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 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答案:1.纷繁的花(2分) 2.C
(三)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填空:首联把地点 、时间 、季节 、环境 全点了出来。
2?后面明明写了浣女渔舟,怎么说是“空山”?
答:
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几句诗是:
4?作者诗中出现“松、泉、竹、莲”意象,都是美好高洁的,有何深意?
答:
5.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答:
6?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答:
答案:
山 晚 秋 雨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 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 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烘托。
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志向。
这一联,一静一动,一光一色。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
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 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 在山石间淙淙流泻,
当然,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当然,
诗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