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1.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赋》教学设计 白沙:余志华 【设计说明】 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类文章借对山水风物的描绘,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与哲理,本文是苏轼的代表作,在语言和思想情感上都是上上之作。对这类作品的解读往往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会为主,让学生了解本文诞生的背景,了解苏轼这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蕴含在文字里的感情,从喜欢这篇文章开始,喜欢苏轼。思考苦难、坎坷给生命带来的价值;思考当有一天世界以痛吻我时,我该以何相报。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很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的探究,独立的表现,课后的延伸,我想把一颗种子埋进学生的心里,可能现在看不见他们的不同,但也许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这颗种子就会生出根,发出芽,甚至长出一棵参天的大树。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文体知识,催促学生读懂本文的字词句含义,并自主对内容进行梳理。 2、 启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并表现本文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意蕴。 3、 让学生在读懂本文的根底上更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达观态度,从而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示。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诵读 合作探究 延伸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根据你课前的学习和阅读,说说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黄州 赤壁 苏轼 由于“乌台诗案〞苏轼才与黄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谁能根据我们自学方案中的资料,点出这个案子的关键。 冤案,文字狱 余秋雨说:“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于是,在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当他再一次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太过平静,他却突然之间把自己化作了千古绝唱。 二、逐段品读文章,梳理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思想,并用声音传达自己的理解。 1、学习读第一段,展示自学成果 梳理内容: 〔1〕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画面和人物活动?作者的感受是啥? 明确:画面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实写〕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活动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感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面对此情此景,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沉着、洒脱、自由、高雅…… 〔3〕作者也写了他置身此境的感受,那就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4〕诵读实践: 请试着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我们对文本的感受。 提示:注意重音、节奏,读出意境。 点评:随堂 2、学习第二段 展示自学成果 梳理内容: 〔1〕“饮酒乐甚〞是对第一段的概括,那第二段作者的情感是否发生变化了? 明确:由乐到悲。 〔2〕什么触发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泣孤舟之嫠妇。 诵读实践: 请试着读出这种感情上变化。 提示:注意停顿、声调变化。 点评:随堂 3、 展示自学成果,学习第三段 梳理内容: 〔1〕解释“愀〞的含义。 容色改变。 〔2〕苏子容色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扣舷而歌——正襟危坐。 〔3〕“客〞的这段话联想到了历史人物曹孟德,主要想到他的哪些事迹? 文治 、武功 〔4〕与赤壁相关的失意和得意的经历,,这个联想的目的是什么?和现实的自己形成比照 合作探究: 比照曹孟德的一生,“客〞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可以用一个悲字来概括,这个悲有几层含义? 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可谓既有“武功〞又有“文治〞,“固一世之雄〞。这样一个功业卓著、名垂千古的英雄,又能怎样呢?“而今安在哉〞,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滚滚烟尘之中。而作为“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等闲之辈、戴“罪〞之臣,功业全无,理想旁落,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呢? 生命短暂、平凡、渺小而宇宙江月无穷,岂不悲乎? 愿望与现实相左之悲。试图“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不可乎骤得〞。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只能“托遗响于悲风〞了。 这样的悲,用 李泽厚先生的话说,就是一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疑心、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5〕 诵读实践::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英雄与凡人的比照?我们的人生也

文档评论(0)

专注于为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提供各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文案等各方面教育资源服务,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