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果然都是精华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果然都是精华“四书”为《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
帝。“四书五经”不仅是儒家经典著作,还很大程度上是中国
文化的代表, 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地位极高。 “四
书五经”的开篇,看似平淡无奇, 其实提出的都是中国文化的
根本命题,提供的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最高依止,乃真正的
精华所在。“四书”开篇《论语》开篇——修养法则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 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
之基”。因为这平实的几句话所承载的, 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
所追求的真正修养。人的自我超越与世间修行,都要以此为
基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既是讲学习之道——经
常温习、反复琢磨、嚼烂吃透,是学有所得、内化于心的不
二法门。延伸到做人则就是经常自省和反思,正是不可或缺
的修养之法, 乃慎独的基本功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这最直接是说君子之交,以心相交而不是以利相交,才能长
存心中,不想起却从不忘记,在岁月中缓缓流淌成久远。延
而广之,这更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的
追求,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论相隔多远、关系亲疏,见了来
了,都是好友亲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
也不简单,关键在“不知”二字上。可以理解为无心——冒犯
和伤害如果是无心的,便不必生气,这是宽容;也可以理解
为无知——世间种种人的不堪,说到底都是因为不明大道,
智慧和境界不够,自己也受着其中的苦,其实都是可怜的,
若生气只能说明自己也是这样的层次,真正的君子只会悲悯,
这是慈悲。清代学者胡文英说庄子:“开口就说没要紧的话,
人往往竟当作没要紧看。”孔子,何尝不是这样。 《孟子》
开篇——处世法则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见梁
惠王,梁惠王开口就问你奔波千里而来,可以对我的国家有
什么利处?孟子则开口就回答了这一句。简单的一句,提出
的却是儒家的重大命题,乃至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重大命题
——要仁义,还是利益?这是一道难度极大的选择题,以至
于几千年来,没有几个人能真正选好。所以“眼见他起高楼,
眼见他楼塌了”的轮回才不断上演。 老子的那句话如同预言也
如同注解——“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
生,故能长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走得太远, 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人在局中迷的太久,
陷的太深,也终究会遭遇“价值”二字的逼问。这个时候,我
们只能回到源头去寻找,注定要回到先贤所安立的起点,重
新抉择。 《大学》开篇——修身法则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开篇的三
个词,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也是真正之修身的三
个主要过程。所谓“大学“,大人之学。研习大学,意味着心
理成人的开始,开启光明大道的修行。三纲领,就是三项总
要求。“明明德”,张扬内心的光明品性。“人之初,性本善”,
人心本来光明。守住或回到这种光明,是修身的真正开始。
“亲民”通“新民”,意为不断改故向新、自我求新, 在修身就是
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是“明明德”的方式。人要通过更新
自我、刷新成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止于至善”,达到最
好的完美境界, 这是“明明德”和“亲民”的目标。完美和极致注
定只是一个理想,永远不可能达到,所以君子修行、大道之
行永无停歇。虽无止境,你却实现了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明明德”是内心源点,“亲民”是努力过程,“止于至善”是方向
的灯塔。这是唯一的光明正道,而走在这条路上,本身就是
一种圆满。
《中庸》开篇——天人法则天命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