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 济 成 长 历 程;古代经济基本
结构与特点;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结构;假如咱班同学像鲁宾逊一样到了一个无人岛屿,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要生活五十年,怎样生存下去?;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的形成;神农氏塑像;;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商朝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陶猪
(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1、采集——北粟南稻——交融
2、种植业与家畜家禽饲养业结合
;你知道种粮食需要哪些工序?;河姆渡石斧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战国铁农具;汉朝的犁和犁壁;直辕犁;曲辕犁;二、精致的农业生产工具;;筒车;;;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维吾尔族少女在坎儿井边汲水;坎儿井示意图;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请思考: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为什么这种制度到了商周时期会遭到破坏?; 田里不鬻。
——《礼记·王制》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诗·周颂》中有“十千维耦”、“千耦其耘”的诗句,是说在十个“千亩”上有两千人进行耕耘,劳动场面十分宏大。;1、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2、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商西周时期 井田制)
规模:集体耕种——千耦其耘
;;铁器、牛耕的使用; “(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
——《左传》
“(齐)桓公十九年(前668),相地而衰征。”
——《国语·齐语》
“秦简公七年(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汉书·食货志》;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1、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2、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商西周时期 井田制) 集体耕作
;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东汉地主庄园图;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内的壁画,重现了庄园农、林、牧、渔等生产的情况。;东汉陶城堡(城堡是豪强地主为保卫田庄而建);东汉收租图;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君主
地主(赏赐、购买兼并)
租给农民(佃农)收租
自耕农和自耕农经济;●拥有部分土地(所有权)
●家庭为单位(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结合)
●基本上自给自足;4、政府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唐代均田制;百姓迁徙及家贫无以供葬者,得卖永业田;
由狭乡迁往宽乡者……得卖口分田;
贵族官僚永业田及赐田欲卖者,皆不禁限。; 自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而役属之民,夏耨秋获,无有一人违其节度以嬉,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有田者一人,而耕者十人,是以田主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
——宋·苏洵《嘉佑集·田制》;小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