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概论课程目标.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程 目 标;一、课程目标概述 二、课程目标研究的现状;1、课程目标的概念(邻近概念的关系) 2、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3、课程目标分类(基于不同价值取向) 4、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5、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1)教育目的: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普 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2)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初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3)培养目标:表明教育的社会价值,具有将其的方向性和概括性,内涵和外延可大可小,大到可指一个国家的培养目标,小到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一个班级的培养目标 (4)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课程目标及邻近概念间的关系;1、“普遍性目标”取向 2、“行为目标”取向 3、“生成性目标”取向 4、“表现性目标”取向;(1)内涵:一般性教育宗旨或原则,并被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 。即一般性教育宗旨或原则等于课程目标。 (2)教育价值观: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 (“普遍主义”的价值观)。 (3)优点:可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教育实践中(模糊性、普遍性)教育工作者可做创造性发挥。 (4)缺点: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逻辑不严密;目标在概念表述上不够清晰。 ;(1)内涵:“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了经过教学过程后学习者身上会发生的行为变化。基本特点: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2)教育价值观: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支配,它所体现的是“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它以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核心 (行为主义心理学)。;(3)优点:克服了普遍性目标的模糊性,其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方便教学任务的确定,便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同时也便于教学评价,因为行为目标是以具体行为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很容易判断目标是否完成 。 (4)缺点:追求目标 精确化、具体化,然而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是不能被原子化(分割开来)人的高级心理和素质很难被分开来培养的。人的高级心理素质也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 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1)内涵:课程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泰勒、斯滕豪斯) (2)教育价值观: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产生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是过程取向的 。 ;(3)优点:消除了行为目标取向存在的过程与结果、手段和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当过程与结果、手段和目的被内在统一在一起之后,课程目标就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在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产生的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教师和课程开发者所强加的目标 。 (4)缺点:过于理想化,运用生产性目标,意味着教师要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但大多数教师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教师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实施,需要耗费额外的精力。学生自己很难主动发现所学材料与自身的意义,需要教师告诉他们怎么做。 ; (1)内涵:是指每个学生个体在于具体的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艾斯纳,教学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 (2)教学性目标:旨在是学生掌握 现成的文化工具,它是在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的,这种规定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所应习得的具体行为。 ;(3)表现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表现性目标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获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中的“际遇”:指明学生即将的学习情境或即将要解决的问题、或即将从事的活动。但不指定学生在这些际遇中学习到什么。表现性目标意在创设情境,进而期待学生在其中多样性、个性化的反应。 (4)教育价值观: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与人的自由与解放。 ;1、关于目标的性质问题,即课程目标的制定究竟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抑或是价值性问题。行为目标更为侧重的是技术性,追求目标设置的具体性和操作性,而生长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则更为关注价值性,后两种取向对价值的重视更符合教育的精神。这不是说,目标设置不应该追求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而是说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不应以牺牲价值特性为代价。 ;2、关于目标的价值取向问题,行为目标把教师看成是按既定程序操作教育过程的工匠,而学生则被看成是可以按照刺激——反应模式任意塑造的行为机体,这隐含的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性、维持性的价值取向;生长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则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教育过程、教育情境的共同创造者,学生是自己的 发展主体,教师是发展的引导者,这里面隐含的是一种超越性、发展

文档评论(0)

老师驿站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做教案,有问题私聊我

认证主体莲池区卓方网络服务部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FXTU3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