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人推崇的“杀手锏”.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最为人推崇的 “杀手锏 ”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用兵之策的文弱书生,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 以剑自刎未遂, 还给儿子写绝命信, 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而正是这样一个人, 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并被朝廷封为一等勇 毅侯,成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 曾文正公这段历史相信不少人耳熟能详,也经常有后人好奇:一介书生凭什么立下千 古武功追根究底,不外乎 7 个字——得人才者得天下! 曾国藩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战略,“集众人之 长,补一已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已之功”,“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 处。”据不完全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 400 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 47 人,位至督抚者 33 人。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沈葆桢、刘蓉、李元度、罗泽 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无不受曾举荐,“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中国人素来讲“滴水 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人对曾国藩怀有知遇之恩、师授之恩、举荐之恩,岂能不尽忠 卖命!人才已备,人心已得,何城不摧何业不成! 善于奇谋战策的左宗棠,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然而在识人和用人这一块,对同乡曾 国藩心悦诚服,“知人之明,自愧弗如元辅”;即使是老对手石达开,也不得不承认,曾 国藩“虽不以善战闻名,却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而作为曾之正宗传人的李鸿章,则 不止一次向别人表示,不仅自己前半生功名事业出于老师的提携,即其办理外交的本领亦 全仗曾国藩“一言指示之力”;半个世纪后的蒋介石,对曾国藩相人的工夫更是佩服得五 体投地,他曾经专门研究曾氏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 那么,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到底有何非凡之处,而令这些顶尖人物折服呢 其一、求贤若渴 曾国藩桃李满天下,左宗棠门下却无一人出名,为何左宗棠自负甚高,傲气凌人,到 他手下做事往往难得有出头之日;而曾国藩宽容大量、求贤若渴,有本事的人一般都能得 到重用,所以天下人才都愿意跟着他走。 对人才的重要性,曾做过吏部侍郎的曾国藩认识非常透彻,他认为办天下事要用天下 才,办的事越大需要的人才就越多。曾国藩“以荐举人为己任,疆吏阔帅,几遍海内”, 看准了的人决不放过,曾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彭玉麟;他还嘱咐师友同僚,随时推荐 各类人才;对于任何前来投奔的人才,他都礼遇有加,盛情接待。 正是这种求贤若渴的美名,让全国各地第一流人才对这位曾“伯乐”趋之若鹜,甚至 许多新科进士不愿履朝廷之任而愿意进入曾国藩的幕府。 其二、相人有法 据说曾国藩精通麻衣相法,而事实上,是他一生在考察人才方面摸索、积累了丰富经 验。 在 《用人三策折》中,曾国藩把具体考察人才的方法归纳为“询事”、 “考言”、 “奏 折”、“诱迫”四法。他主张对人才宜“留心察看,分别贞邪”,相貌、言语、举止、行 为……曾国藩无时、无地不注意观察人才,并将其优缺点一一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参考使 用。此外,曾国藩还经常设置不同的情境来考验对方,以找出真正沉稳内敛、德行佳的人 才。当年,年轻气盛的李鸿章就在曾国藩的考验下碰过好几次钉子。 在选人时,曾不喜欢用官气重、夸夸其谈的人,并以“德大于才”为用人第一要旨, 对此他有过精辟的阐述:“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其三、量才适用 曾国藩不仅善于发现人才,还善于使用人才。他清楚地认识到,“世人聪明才力,不 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 亦不能为贤主更出异人”在笔记《才用》篇中,曾国藩进一步指出:“虽有贤才,苟不适 于用,不逮庸流,……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才亦才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龃龉而终无所成。 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适宜也。” 因此,曾国藩不拘一格降人才,“凡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 奖借,量材录用。”长此以往,使得他帐下军事型的、谋划型的、经济型、技术型的人才 应有尽有,其势如日中天,前无古人,登峰造极。 其四、琢玉成器 对于可造之才,曾国藩在培养上所花的工夫可谓不遗余力。 “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磨砺而成”,这是曾国藩的培养人才观。他认为“天下无 现成之人才,亦无生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