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代诗歌中地比兴赋手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Arabic 1 — 谈古代诗歌中地比兴赋手法 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 谈古代诗歌中的比兴赋手法 说到“比、兴、赋”,就不得不说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为“赋、比、兴”。也就是说,“比、兴、赋”三种手法是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下面就此简约谈谈这三种方法。 一、比 《诗经》里说:“譬喻叫比。”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是这样解释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按照现代修辞学观点,所谓比喻,就是将两种事物联系起来,用其中一种事物去说明或描写另一种事物,使它更鲜明、更生动,更好地抒发的思想感情。其中,要描写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诗经·硕人》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用得最多的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几种。 1、明喻 所谓明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一并出现,在它们之间加上“如”、“似”或“犹如”、“恰似”、“仿佛”等喻词,构成“本体”+“喻词”+“喻体”的格式。 例如,李贺《马诗·其五》中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句子中,诗人将“沙”喻为“雪”,之间用了“如”字连接,把“月”喻为“钩”,之间用“似”字连接。 贺知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把“春风”喻为“剪刀”,之间用“似”连接。 明喻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本体与喻体有相似处,而且这种关系是最为明显的,也是构成比喻的最主要的特征——不同事物间具有相似性。在古代诗歌中,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表现方法。 2、暗喻 暗喻又称隐喻。所谓暗喻,按照现代修辞学的观点,就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在它们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喻词连接。暗喻比明喻表意更进一层,本体和喻体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紧密,好似本体和喻体同为一体。 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比喻中,诗人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来喻“汪伦送我情”。这样,就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对汪伦的感激之情。 又如,杜甫《漫兴》其七中的“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 叶叠青钱”。诗人以“白毡”形容本体杨花的厚而密,并以喻体青钱形容本体荷叶小而多。这样,不但突出了各自的特征,而且有助于情感的抒发。 大家比较熟悉的文天祥《过零汀洋》,诗歌中写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诗人以喻体“风飘絮”来比喻本体“山河破碎”之飘摇不定,以喻体“雨打萍”来比喻本体“身世沉浮”之灾难的多。 3、借喻 所谓借喻,按照现代修辞学的观点,也就是本体不用出现,直接用喻体来代表本体。它比暗喻更深一层,本体和喻体溶合在一起了,喻体直接代表本体,也不用喻词了。如,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其中的“新松”喻指善,“恶竹”喻指恶,诗人借以抒发对人事的爱憎之情。 又如,白居易的《放言·其一》:“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诗人借“草萤”似火非火,“荷露”似珠非珠来喻指朝庭中的当权派,揭露其“两面派”的丑恶面目。 再如,王安石的《木末》:“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其中“白雪”喻丝,“黄云”喻麦。 在古代诗歌中,借喻与借代不太好分辨的,要注重借喻中 “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而借代是相关性。比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用“朱门”代富贵之家,用“死骨”代穷人。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4、博喻 所谓博喻,按照现代修辞学所说,就是用多种事物同时比喻一个事物。也就是说,一个本体,有两个及其两个以上的喻体。可以是明喻,也可以是暗喻。在古代是诗歌中,博喻也是用得很多的一种。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这段: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里,诗人在十四句中用了十种声音作喻体,不但描写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而且更暗示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又如,苏轼的《百步洪》中有四句: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

文档评论(0)

泰和宸风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泰和宸风文化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211MA94GKPQ0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