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宣言和承诺,而不仅是田园和山水(教师中心稿)
宣言和承诺,而不仅是田园和山水——解析《归去来兮辞》中的“悲”陈国林《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情述志赋,表现了诗人回归田园的喜悦和满足,表明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志向。这是一般的通行的理解。但是细读《归去来兮辞》,联系的经历,就会发现文中的思想感情并不那么简单:(1)“归去来兮”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在开篇,是未归田园时的愿望,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第一段写回旭田园的愿望和理由。第二次在第三段开头,这就不好理解:第二段写了三方面内容:回归田园途中喜悦急切,要到家时的激动、见到的景物(松菊)和家人对自己的欢迎,在室内和园中的活动和感受心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无尽的快乐;第三段主要写春天田园之事和丘壑之景,也是赏心乐事;但开头又出现“归去来兮”,怎么理解?而且“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中的一请一问也不好理解。第四段开头“已矣乎”“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也与整段和全篇不一致。(2)从小序中可以看出文章写于“十一月”,而第三段、第四段又是写的春天田园之事和丘壑之景,这也不好理解。关于作文时间的两种说法似乎各所据又都理由理由不充分。这些问题在笔者在阅读和教学中经常出现,经过反复思考,也渐渐有些与理会,不揣浅陋说出来,也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的经历、思想和所处时代的特点是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依据和关键。“少有高趣”“性本爱丘山”,史书和诗中的陶渊明都十分喜爱田园山水,但这只是是陶渊明情趣思想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而且,一个人少年时期的兴趣爱好往往随着人的成长变化,对于爱教育较多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正反映了他思想变化过程。“大济苍生”“猛志固常在”是陶渊明思想的另一方面,这里既有陶明家世的影响,又有读书教育的渐染,更有“齐家”这一个人问题的促迫。陶渊明家贫,是自己和亲友都很清楚的:他在《自祭文》中坦言“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希谷冬陈”,颜延之在《陶征士大讲述诔》也说“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陶渊明不汲汲于官场,也不是官场的高手,但也不是世外之人,更不是冷酷之人。他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作江州祭酒。三十六岁时,作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403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404年,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抗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他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任镇军参军。后又作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他既因家贫而一再做官司来解决生计,就不可能面对“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的状况而撒手不管;他既可因不满作篡夺者而一再冒险驱驰,就不会漠然于东晋的覆亡。为一个现实中的人,有为、用世更是陶渊明思想的主要方面。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曾祖陶侃虽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但因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陶渊明不是陶侃的长房,无法承袭爵位,祖父和父亲都只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小官,陶渊明只有一个作为理想的远祖,没有门阀,是“不得时”的,根本不可能实现他的抱负。另一方面,东晋本身也开始没落,如桓玄、刘裕或明或暗或早或晚都想取代东晋。政局动荡,仕途险恶,要想小有作为都不大可能。可见,在很大程度上,陶渊明归隐田园不是“性本爱丘山”,而是志不得施后的无奈选择;并不是乐意的,而是充满痛苦的;不是兴之所至、毫无阻碍的,而是需要面对困难不断坚定心志的。陶渊明的家境也表明田园生活不是轻松快乐的,而是艰难清苦的。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后再也没有离开田园进入官场,《归去来兮辞》是他告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它是经历官场分析时势后的艰难抉择,它是不惑之年对自己后半生的承诺——归隐田园。基于上述认识,就容易理解本文提出的问题了。本文作于回家后,既感受了亲情、回归田园的自由和喜悦,又面对生活贫困、艰难,更有对一生过半无所作为是否甘于后半生无为而逝的忧虑和思考。认真思考,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联系自己的仕宦经历冷静深入分析形势,从思想根源上了解决官与隐的矛盾。“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是自己对自己的劝说,是提醒自己不要再为生计惶惶奔走。眼下虽然困难,但有“亲戚之情话”,有琴书;更何况春天来了,有西畴之事,有壑可寻,有丘可经,虽然这一生在默默无闻中很容易消逝,但可以“委心任去留”,可以植杖耘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