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一课时分组查阅资料
一、班分组
4 第一组:庄凤池、利文、涵、于尔璠、炳霖、高畅
4 第二组:锡旺、郭哲义、曲仁义、吕莲、泽蕊、朱哲正
4 第三组:朱立竹、孟祥维、琦、春影、胡雅然、管伟晨、时寅亮
4 第四组:王世鑫、王静、邢伟超、清善、维博、正旭
4 第五组:金旭、少东、王林庆、王祥程、浩楠、许胜勇、畅
4 第六组:孟美君、朱雯丽、侯若彤、王爱悦、传顺、暴风森、孝飞
5 第一组:付东宏、博伟、吕星彤、许义涛、胡学利、云龙
5 第二组:明伟、忠岩、于光祖、自依、喜鑫、丁家进
5 第三组:程、王品宣、颖、房凤娇、王阳、宁书浩
5 第四组:武帅帅、林爱鑫、婉琪、闻茂晨、吕云博、昊宇
5 第五组:高志刚、浩、王晨、洁、安晖、徐勇
5 第六组:孔德昭、吴帆、文悦、金安、宋文宝
二、明确分工
分组后自己组查阅资料, 找到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并确定一致意
见,以书面形式交给老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选题的重要性;
开动脑筋确定组感兴趣的问题
1 / 22
. .
2、了解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
3、掌握论证选题的要求;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如何找问题并把问题转为自己的课题;
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说明: 《开动脑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 选题的重要性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 , 在研究性学习中, 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
个极为重要的步骤,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题 的选择、确定, 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 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的成败。
2. 学生寻找选题创意的有效途径,可源于:
(1) 学科教学中的引发的问题;
例如:买蛋选鲜 (物理) 人行道垃圾桶的设置 (数学)
(2) 社会的需要问题;例如:出租业有降低空驶率的迫切需要
(3) 人类的希望问题;例如: 亚超声定时控制器
(4) 已有事物的确定问题;例如: 布手套翻转器 聋人赛跑发令枪
第三课时 确定自己组的研究课题
1. 怎样把 问题 变成可研究的 课题?
围绕问题问问题:
2 / 22
. .
谁?什么?为什么 ?什么时候 ?哪里?怎样?
2. 选题的论证
(1) 选题 是否符合道德法规;
(2) 选题 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3) 选题 是否缺乏研究的社会价值;
(4) 选题 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3. 讨论思考
学生思考!发言!
小组讨论,寻找问题,确定课题!
让学生开动脑筋!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解研究性学习具体如何开展。
课后反思个别小组不知道该研究什么课题,认为没有什么好研究的, 教师应做相应的引导。
第四课时 对已选课题进行背景说明
1、专题研究的选题创意来自何方 ?
(1) 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尤其是留意构成本社区特色的东西;
3 / 22
. .
(2) 对平时非常熟悉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牛顿发现了地球引
力)
(3) 比较相互有关联的事物,寻找其中的差异;
(4) 想想平时和同学讨论最多的是什么 ?
(5) 从最喜欢看的书籍文章或教科书中找一些关键字。 想想有没有你很困惑的问题 ?
2、确定背景
分组查阅资料对已选课题的相关问题进行查阅, 组讨论, 综合意
见, 21 世纪的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 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课程标准中也
指出: 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让他们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而进入高 一后,学生突然感觉高中数学越来越难了,也越来越枯燥,为了让学 生能体会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并且喜欢上数学,就设计这个课题。
3、定稿
组以书面形式对课题的研究背景进行说明
4、教师确认
教师检查背景说明是否扣题。
第五课时 明确所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 多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通过一些游
戏或素材引入,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 重视数学思
4 / 22
. .
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