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病害病原—原核生物.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观赏植物病害病原—原核生物 (四)植物原核生物病害发生特点、病害诊断与治理 1. 病害发生特点 (1) 非专性寄生类:土壤杆菌、黄单胞杆菌、假单胞杆菌、欧氏杆菌。寄生专化性和寄主范围差异大,可引起坏死、萎蔫、畸型、腐烂等症状。 (2) 专性寄生类:植原体属、螺原体属等。寄主专化性较强,有些有专化性的传播介体。引起变色、畸形和坏死。 2. 侵染来源 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如果树等细菌病害,病原细菌在枝条或树干上越冬,成为下年初侵染来源。如:桃穿孔菌X. campestiis pv. pruni, 可在枝上病斑内越冬,再传至叶片、果实、新枝上引起病害。 草本植物的细菌病害,有以下侵染来源。 ①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许多检疫性病害; ②土壤及病株残体(土壤习居菌和寄居菌):根癌菌、软腐菌; ③介体:昆虫和线虫,随机介体和专化介体,如梨火疫病:蜜蜂、蚂蚁带菌; ④杂草和其他作物。 3. 传播途径 ①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远距离传播途径。 ②雨水、灌溉水。 ③介体:如梨火疫病,由蜜蜂、蚂蚁传播。 ④人的农事活动: 4. 侵染途径 ①自然孔口:水孔、气孔、皮孔(寄生性较强:假单胞菌和黄单胞菌)。 ②伤口:非专性寄生菌、伤口寄生物(寄生性较弱)、微伤口(植原体等)。 5. 病害诊断 (1) 症状诊断 ① 常见植物细菌性病害(症状、喷菌) ② 难培养的菌原体引起的病害 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4类;有的还有菌脓溢出。一般地,不同属的植物病原细菌引起的症状类型不同,如土壤杆菌只能引起根癌;叶斑和叶枯型的细菌病害可能由黄单胞或假单胞菌引起的;软腐病则可能由欧氏菌或假单胞菌危害引起;而萎蔫病就要考虑有几个植物病原细菌属的可能性。 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往往需要结合革兰氏染色和鞭毛染色,才准确可靠。 丛生、矮缩、小叶与黄化相结合是诊断菌原体病害症的关键。 (2) 病原物分离、培养、病原鉴定与致病性测定 一般通过病状诊断和细菌溢检查,即能准确判断一种病害是否为细菌病害。确定了细菌病害之后,有时需要分离病原细菌以便进一步鉴定。 细菌一般采用稀释分离法易得到纯培养。 按照Koch法则,从病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细菌后,必须测定它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一般是先测定致病性,然后再研究细菌学和生理生化性状。 由于植原体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因此分离有困难(抗生素试验)。对于菌原体病害,可采用菟丝子介体作桥梁接种传染到长春花上作鉴定的办法,证明其有无侵染性。 (1) 杜绝初侵染源 ◆避免引入带菌种子和苗木 ◆植物检疫 ◆种子处理: 温烫浸种:50?C,10~30s。 50~55?C,5s; 消毒:0.1%升汞10~20s,效果好,但对人畜危害大。 5%高锰酸钾50s;1%福尔马林10s,洗净、晾干。 6. 病害防治 抗菌素:链霉素,番茄溃疡病、柿子角斑。 (2)农业防治 田园卫生:清除或烧毁带菌枯枝落叶;拔除田间病株。 (3)生物防治 K84:1973,澳大利亚,A. rhizogens 防治果树根癌病,意大利、新西兰、南非、美国。 噬菌体(细菌病毒):进行细菌的诊断、生态学研究、侵染源检测(专化性强),防治上有广阔的前景。 (4)抗病品种 本章重点和难点: 主要病原生物类群的形态、所致病害及其症状特点。 思考题: 说明黄单胞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土壤杆菌属、欧氏杆菌属和植原体属的病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及诊断方法。 2、繁殖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20~30min就可以裂殖一次。   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30℃,能耐低温,对高温较敏感,通常48~53℃处理10min,多数细菌即死亡。 植物病原细菌绝大多数为好气性,少数为兼性厌气性。一般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植原体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表现多型性。有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梨形和线条形。还有些特殊的形态,如分枝形、螺旋形等。植原体的大小一般为80~800 nm。 4.原核生物病害的特点 植物病原细菌只能通过气孔、水孔、皮孔和蜜腺等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病斑初期多有半透明水渍状或油渍状晕圈出现,后期空气潮湿时有菌脓溢出。 植物病原细菌一般在病株或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雨水飞溅、流水(灌溉水)、昆虫、线虫、风和带病原细菌的种苗、接穗、插条、球根或土壤等进行传播。 植物植原体和寄生维管束的韧皮部杆菌属细菌往往借助昆虫介体(叶蝉)或嫁接或菟丝子才能传播。 一、生物性病原 定义:病毒又称分子寄生物,是一类有生命特征的,通常包被于保护性的蛋白(或脂蛋白)衣壳中,只能在适宜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一套基因组核酸分子。 三、植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