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心衰的诊断 一 、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二 、 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110次,呼吸频率每分钟超过20次。 三 、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四 、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咯音,咳嗽后不消失。 * ppt课件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 一、妊娠期 1、终止妊娠:凡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孕妇,应在妊娠12周前行人工流产。妊娠超过12周时,终止妊娠其危险性不亚于继续妊娠和分娩,因此应密切监护使之度过妊娠和分娩。对顽固性心衰的病例,应在严密监护下行剖宫取胎术。 2、定期产前检查:能及早发现心力衰竭的早期征象。<20周,1次/2周;>20 ~ 32周,1次/周;有早期心衰征象应立即住院;孕期顺利者,亦应在32~38周住院。 * ppt课件 3、防治心衰: (1)、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每日至少10h 睡眠。 (2)、高蛋白、高纤维素、低盐、低脂肪饮食。孕期体重↑ <10kg,16周后盐入量<4~5g/日。 (3)、防治各种心衰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贫血、心律失 常等。 (4)、动态观察心脏功能:如超声心动图、心脏射血分数、 每分心排出量、心脏排血指数及室壁运动等。 (5)、心衰治疗:与未孕者基本相同,但孕妇血液稀释肾小 球滤过率↑,因此同量药物在孕妇血中浓度偏低。心衰者原 则上待心衰控制后再处理产科,但严重心衰内科无效,也可 边控制心衰边紧急剖宫产。 * ppt课件 二、分娩期:妊娠晚期应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 1、阴式分娩:心功能I~II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条件良好者可考虑严密监护下阴式分娩。 第一产程:镇静剂消除紧张,有心衰征象则半卧位,高浓度吸氧,抗菌素预防感染。 第二产程:避免屏气,应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产钳助产以缩短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产后腹部压沙袋,防止腹压骤降诱发心衰,预防产后出血。 2、剖宫产:对胎儿偏大,产道条件不佳及心功能III~IV级者均应选择剖宫产。术中、术后严格限制输液量。不宜妊娠者同时输卵管结扎。 * ppt课件 三、产褥期:产后3日内,尤其24h 内仍是发生心衰的危险时期,需充分休息并密切监护,预防产后出血、感染、栓塞。心功能>III级以上者不宜哺乳。 四、心脏手术指征:一般不主张孕期手术,尽可能在幼年、孕前或分娩后再行心脏手术。 * ppt课件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 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目前 已经确定肝炎病毒有5种:甲型(HAV)、乙型(HBV) 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妊娠任 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最常见。 * ppt课件 妊娠期肝脏的生理变化 妊娠期雌、孕激素↑→肝脏负担↑→部分孕妇出现肝掌、蜘蛛痣,分娩后4~6周消失。 凝血因子II、V、VII、VIII、IX、X均↑,纤维蛋白原约↑50%。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质、磷脂及α、β脂蛋白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孕晚期:血液稀释→约半数病人血清总蛋白<60g/L。白蛋白↓,球蛋白轻度↑,白/球蛋白↓。ALT、AST、总胆红素↓,分娩后碱性磷酸酶可短暂上升。 * ppt课件 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妊娠的某些生理变化可增加肝脏负担→肝炎病情波动 。 1、妊娠期代谢率↑、营养物消耗↑→糖原储备↓。 2、胎儿代谢产物需经母体肝内解毒。 3、孕期肾上腺皮质、卵巢、胎盘等产生多量雌激素在肝内灭活, 妨碍肝对脂肪的转运和胆汁的排泄。 4、内分泌系统变化→病毒激活。 5、分娩时疲劳、缺氧、出血、手术、麻醉→加重肝脏负担。 6、妊娠期细胞免疫↑→重症肝炎 * 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对母儿的影响 一、对孕产妇的影响 妊娠并发症增多:妊高症、产后出血、DIC 孕产妇死亡率升高:妊娠合并肝炎易发展为重症肝炎,病死率高达60% 。 二、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流产、胎儿窘迫、早产、死胎等,新生儿死亡率增高。 * ppt课件 临床表现 流感样症状 消系统症状 黄疸、肝大、肝区叩痛 * ppt课件 诊断 妊娠病毒性肝炎诊断与非孕期相同,但比非孕期困难,多在产检时发现结果异常而得以诊断。 一、病史:与患者密切接触史、半年内输血或血制品。 二、临床表现:多无明显体征,症状缺乏特异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清病原学检测; 2.肝功能检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