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铸成与新闻烹调学(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徐铸成与新闻烹调学(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铸成与新闻烹调学(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6S2R,doc格式,正文4266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徐铸成,铸成,新闻烹调学 2 一、“新闻烹调学”的提出 2 二、三要点:掂分量、立标题、巧编排 4 1.掂分量 4 2.立标题 4 3.巧编排 5 三、过三关:文字关、政策关、常识关 5 1.文字关 5 2.政策关 6 3.常识关 7 参考文献: 8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8 论文致谢(模板) 9 正文 徐铸成与新闻烹调学(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文汇报》总主笔与社长的名报人徐铸成于1927年冬开始跨进新闻界的大门,从练习记者开始,以后任记者、特派记者,并曾编辑过教育、经济、副刊、要闻等各种版面,直到最后主持“笔政”(《大公报》桂林与上海版总编辑、《文汇报》总编 关键字:徐铸成,铸成,新闻烹调学 曾任《大公报》总编辑、《文汇报》总主笔与社长的名报人徐铸成于1927年冬开始跨进新闻界的大门,从练习记者开始,以后任记者、特派记者,并曾编辑过教育、经济、副刊、要闻等各种版面,直到最后主持“笔政”(《大公报》桂林与上海版总编辑、《文汇报》总编辑、总主笔)。徐先生晚年(1980―1991)先后写成并出版《报海旧闻》、《旧闻杂忆》、《风雨故人》、《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哈同外传》、《徐铸成回忆录》、《新闻艺术》、《新闻丛谈》等19部著作,三百余万字。他还担任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五所大学新闻系的兼职教授,亲自带研究生。 在众多著作和实践经验总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徐先生提出的“新闻烹调学”。他说:“‘新闻烹调学’这个词,在中国,甚至在国际的新闻学上,似乎还未有过。这是我给‘发明创造’的。 一、“新闻烹调学”的提出 1980年8月中旬,徐铸成忽接香港《文汇报》正、副社长的来函与来电,邀请他偕夫人赴香港游览并参加三十二年报庆。 到香港后半月,徐铸成与同业酬应之际,了解到当时香港的左派报纸有四家:《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商报》,合起来销路不到20万份,而香港报纸的总销售量是70万~80万份;有的态度中间的中右报纸超过了总销量的50%。1948年香港《文汇报》初办时,不到半年,销量就接近3万份,而30年后,还是三四万份,“文化大革命”时还一度跌到万份以内。 这引起了徐铸成的深思:“我们国家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方面的变化,海外同胞都非常关心。按理,香港的进步报纸能最快反映内地情况,应该最受欢迎,为什么实际上销路却停滞不前? 另一件事是:《羊城晚报》在“文化大革命”后复办。他在细读之下,“觉得它不仅保持了传统特色,而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掌过勺的人,大概最能体会厨师的甘苦。我是常常把报纸的主编者比作厨师的。他要把报纸编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各版都有特点,每一条新闻,每一个标题,都能吸引读者,非看不可;而整张报纸,又融为一体,保持一个风格。仿佛厨师办一桌筵席,每一个菜都色、香、味俱全,而整桌菜有主次,甜、咸、酸、辣,适味可口,搭配合度,让顾客看了就垂涎欲滴。如果端上来的尽是大鱼大肉,尽管营养价值极高,胃弱者会望而生畏,即使消化力强的,日久也会“倒胃口” 就这样,徐铸成对香港左派报纸的滞销困惑,有了自己的见解: 应该说,我们的报纸,思想内容一般是好的,但就像餐馆一样,原料是精选上等的,但由于没有讲究烹调,即没有讲究新闻艺术,做出来的菜就使人败胃――上海人说“倒胃口”。海外有各式各样的报纸,好似闹市中比比皆是的餐馆,读者可以自由选择,各取所需,各选所爱。我们的尽管是正宗京菜,原料很好,营养丰富,但是,由于一味的加辣,烹调不善,也弄得人家不愿光顾了。 徐铸成通过分析香港《文汇报》等左派报纸滞销和《羊城晚报》复办的成功经验,总结自己在《大公报》二十年,在张季鸾、胡政之身边的耳濡目染的收获体会以及自己办《文汇报》的成败得失,归之为“新闻烹调学” 1982年4月,福建省政协邀请徐铸成到福州,请他讲办报经验。“新闻烹调学”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的。他说:“我就借‘烹调学’的名字来强调编写新闻的技术性、艺术性问题。 二、三要点:掂分量、立标题、巧编排 徐铸成的“新闻烹调学”涉及编辑技术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掂分量 旧时,上海苏州河上有从平湖、苏州、常州等地运来的西瓜。水果店到船上批发,常请几个能掂分量的大师傅。工人在船上向岸上抛,大师傅接,接西瓜时掂了掂分量,放在筐里,每筐基本上是百斤,过秤时只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ode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