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企业信用管理培训讲义.pptx

  1. 1、本文档共1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 用 管 理 概 论 刘 强信用的定义信用:(credit:I place trust)一、从伦理角度 “一诺千金”,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 ,“人无信则不立”二、从经济角度 实际上是指“借”和“贷”的关系,是指在一段限定的时间内获得的一笔预期 三、从法律角度 “契约:(许诺、信赖、义务)”规定的双方的义务和权利不是当时交割的 契约常被定义为在法律上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许诺或协议.法律的原则贝斯勒 四、从货币角度 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信用的基本要素一、权利和义务二、被交易的对象三、时间的间隔 信用的表现形式一、 商业信用 :是指企业之间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二、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的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的信用. 三、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借助于债券等信用工具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 四、 消费信用是指经营者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 象向社会消费者提供的费用 五、 其他信用 例如:民间信用、 租赁信用、 国际信用、 证券投资信用 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1 、面值:币种和金额2 、到期日3 、期限4 、利率5 、利息的支付方式信用工具的特征一、 收益性:固定收益,当期收益,实际收益.二、 风险性: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流动风险 .三、 流动性信用的职能与作用一、信用的职能 1、 流通职能 2、 分配职能:对社会现有资本进行再分配 二、信用的作用 1 、创造了信用工具和信用交易方式,刺激了消费扩大了需求,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 、创造了信用流通工具和转帐结算制度,替代并减少了货币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 银行信用功能学说一、 信用媒介论:创始于18世纪,盛行于19世纪前期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及现代的李芙,狄尔 观点:信用是将资本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的媒介,信用不是资本,也不创造资本.二、信用创造论:创始于18世纪,发展于19,20世纪,盛行现代 代表人物:约翰-劳,麦克鲁德 观点:信用创造资本,信用就是货币三、信用调节论:创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于现代 代表人物:霍曲莱,凯恩斯,汉森,萨缪尔森 凯恩斯的观点:国家可以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促使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和产出.银行信贷管理学说一、 资产管理理论 观点:银行的中心应在资产业务,而非负债业务,资产的流动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 负债管理理论 观点:强调了负债的作用,为扩大银行业务规模和范围创造了理论基础.三、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观点: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管理与调整,形成银行的安全性、 流动性、 和赢利性的均衡.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二、 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三、 信用是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启动器.四、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五、 信用为市场经济活动与交换创造工具与基本条件.信用对市场经济的贡献一、 信用活动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拉动力二、 信用经济使经济活动与交易日益信用化三、 信用制度与管理体系有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四、 信用使经济主体提高了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现代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的建立一、 信用制度与管理体系重于经济基础与技术手段.二、 信用制度与管理体系建立的标准三、信用制度与管理体系建立中的误区 1、 政府越俎代庖 2、自上而下 3、 严格的市场准入 4、 蜂拥而上 5、 重钱不重人 6、 规则滞后,政策多变 7、 拔苗助长与谨慎过度 鸦片战争前旧中国信用制度 信用形式:1、高利贷信用2、政府信用3、商业信用 信用机构:1、典当业2、寄附铺与柜坊3、钱庄4、票号鸦片战争前旧中国信用制度 信用政策:1、对信用偿还和利率的限制政策2、对官吏放贷的限制政策3、对商业信用的政策4、信用奖励和惩罚政策鸦片战争后旧中国的信用制度 信用形式:1、银行信用2、政府信用:公债和外债由于战乱和通货膨胀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风险大,发生少。 信用机构:1、典当业由盛而衰2、钱庄的由盛而衰3、官钱铺和官银钱号的设立4、票号的由盛而衰5、中国银行机构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旧中国的信用制度 信用政策:1、实施官僚买办资本金融极度扩张的政策2、实施全面垄断国民经济的政策3、实施通货膨胀的政策4、对民族资本金融业实施限制和打击的政策新中国建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信用制度1、 “大一统”的信用机构体系2、单一的银行信用形式:强调银行信用的唯一性和计划性、取缔商业信用、限制国家信用和其他信用形式3、高度集中的“供给制”信用管理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信用制度 1、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的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信用机构体系2、信用新式多样化: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