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准确解读“经方”药物 (祝之友 )
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 “古人所用之药,当时 效验显著,而本草载其功用戳戳者,今依方施用,竞有应与 不应,其故何哉。 ”“此药遂失其真矣” 。笔者将近年来中医 药界对研究 《伤寒论》 汤方药物的点滴摘出, 以期可正视听。
麻黄汤、桂枝汤等汤方中之“桂枝”实乃现今之肉桂
《伤寒论》总方 113 首,其中含有桂枝汤方 43 方次。 后世研究桂枝汤等汤方者未审视仲景所用桂枝并非今日之 桂枝,应是现今之肉桂。桂枝与肉桂其基原均来源于樟科植 物 Cinnamomum
cassia Pnes。由于使用部位不同,其临床性效之区别众所周 知。
桂枝之名始见于《伤寒论》 ,本草文献首载于唐代《新 修本草》。其桂枝究系何物,后世曾有不同认识。按《本经》 载有牡桂、菌桂,无桂枝一名。 《新修本草》云: “其牡桂嫩 枝皮为肉桂,亦名桂枝。 ”《本草衍义》谓: “《本经》止言桂, 仲景又言桂枝者,盖亦取其枝上皮,其本身粗厚处,亦不中 用”。可见唐宋以前言桂枝,是用桂之嫩枝上皮。
考《伤寒论》桂枝汤方,在桂枝项下均脚注“去皮”二 字,与现代肉桂要去掉其木栓层非药用部分相吻合。古代医 家用药最讲究修治。 仲景所用桂枝, 正如陈修园指出的那样:
“牡桂者即今日之桂枝皮也……盖仲景所用桂枝,只取梢尖 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骨者去之,非去枝上皮也,诸书多 未言之。”直到明代桂枝仍主要使用嫩枝皮。 《本草纲目》沿 用唐宋本草旧说,并未将柳桂专条列出。大约在清代初期, 柳桂逐渐成为桂枝的商品名,延用至今。考中药历史,现今 桂枝嫩枝条入药最早在清代才开始进入临床应用。所以《伤 寒论》汤方中“桂枝”应是肉桂。
张仲景只用枳壳未用枳实
枳壳始见于《雷公炮炙论》 ,《本经》不载。枳实始载于 《本经》。《伤寒杂病论》有枳实汤方 23 条,并均以枚数作 剂量单位。按汤方中各药剂量换算, 枳实一枚约0.3〜0.5钱, 枳壳一枚约3〜5钱,从各汤方中药物的剂量比分析, “枳实
枚数”均应为“枳壳枚数”才符合其汤方中各药物之比例。 如大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三枚;小承气汤: 大黄四两,厚朴二斤,枳实三枚;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 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斤,生姜五两,枳实四枚等。
枳实与枳壳临床分用, 始见于魏晋以后。 正如沈括指出: “六朝以前医方,惟有枳实,无枳壳,故《本草》也只有枳 实。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 大者为枳壳, 主疗各自所宜, 遂别出枳壳一条,以附枳实之后。然两条土疗,亦相出入, 古人言枳壳条, 便是枳壳……后人以 《神农本草》 不敢摘破, 不免两条相犯,互有出主。 ”《本草衍义补遗》载: “枳实,
细详《神农》主治,与本草气味不大相侔,究其所因,必是
枳壳所主”。仲景不敢摘破《本经》药物名称,改枳实为枳 壳,后人又不敢摘破《伤寒》经文,沿用至今,故误认为经 方临床性效有疑窦耳。古代本草文献所载枳实的采收时间均 为九十月,亦只能是枳壳。时逸人所论更为精当: “《本经》 只有‘枳壳,《别录》:‘采于九十月 ,系枳实成熟时期, 至雷学
始以‘内实者为枳实,内空者为枳壳 。汉时无‘枳壳之 名。《伤寒论》 用枳实者约七方, 《金匮》 用枳实者约十四方。 汉代之‘枳实 ,即现今之‘枳壳 ,现今之‘枳实 ,昔时 因尚未成熟,不入药物。 ”故现在研用“经方” ,应改枳实为 枳壳。
连轺不是连翘 《中药大辞典》和一些医药专著、教材在连翘根项,将 连翘根异名为连轺,并认为《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 之连轺,是木樨科植物连翘 Fonsystia suspensa(Thunb)Vahl 的根,误订为古代本草所载之连轺是不 够严谨的。《伤寒论》连轺根应为现今藤黄科植物金丝桃属 植物 Hypenicum patulam Thunb 。
按《图纤本草》载连翘“南方生者,叶狭小,茎短,才 高一二尺,花亦黄,实房黄黑,内含黑子如粟粒,亦名旱莲
草。”以上文字和所附药图。应是藤黄科植物
Hypericnm ascyranL 。结合现代药用植物研究, 《伤寒论》汤 方中连轺应是连轺 Hypericnm patwlunl
Thumnt 。全草、花、叶、根入药,民间常用于湿热黄疸、痛 肿疮毒、蛇伤和无名肿毒等。全国统编教材《伤寒论讲义》 [词解]:“连轺……现在均代用以连翘”甚为不妥,应以予纠 正。
梓白皮不能用桑白皮代替
《伤寒论讲义》 262 条,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惟梓白 皮药肆不备,可代以桑白皮。 ”此种方解不妥,梓白皮为苦 寒、清热除湿退黄药,不能以桑白皮代用,以免造成后学者 误解,梓白皮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为民间常用中草药, 《本经》单独收载。从本草历史及临床 性效桑白皮不能替代梓白皮使用。
研读《伤寒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