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贵池段油坊沟渡口水流演变分析.docxVIP

长江贵池段油坊沟渡口水流演变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贵池段油坊沟渡口水流演变分析 摘要:本文对长江贵池段油坊沟渡口处河段进行河道演变分析、雍水计算、冲刷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渡口对防洪的影响及洪水对渡口自身安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1 工程概况 枞阳县油坊沟渡口迁移工程师在现有渡口基础上改造北岸的马船沟渡口,将南岸油坊沟渡口往上游迁移约2.8km新建轮渡码头。 新建渡口下段斜坡道宽度15m,长98.07m,坡度1∶10;中间渐变段为圆弧形,半径50m,弧度为35°;上段接线道路宽度7m,长269.4m;按1∶10坡度设有两条宽7m的道路连接后方大堤堤顶路,长度分别为54.19m和60.32m。 2 河道演变分析 2.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长江贵池河段河道单一、束窄,无节点控制,但河段两岸土质抗冲性较好,1865年至今河道变化不大。河段中部不断向左右展宽,河段内凤凰洲由凤凰洲、习艺洲、氽水洲、奎文洲等合并而成;长沙洲亦称长生洲,由崇文洲、木排洲合并而成;新生洲亦称兴隆洲,在长沙洲左侧,以小江相隔,枯水时与长沙洲连成一片。 1865年主流在北汊,中汊有“冬日不可行,夏日较便于北”的记载,1931年以前右汊为主航道。1934年后南北岸均崩塌后退,长沙、凤凰洲展宽变大,南汊拓宽。 2.2 河道近期演变 长江贵池河段系多分汊河段,历史上经历过沙洲合并、冲淤,汊道交替兴衰过程。五十多年来河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主要表现为:右汊分流比不断减少,汊道大幅度淤积;中汊分流比不断增加,汊道大幅度冲刷;左汊在1988年以前分流比增加、汊道冲刷,1988年以后分流比减小、汊道淤积。 预计在目前河势下,左、中、右三汊中以中汊分流比稳居三汊之首,这一分流态势近期不会改变,其发展态势也随左汊的调整而有所减缓;中汊迅速发展,不同程度影响左汊的演变,由于左汊切割新生洲左缘,上段深槽与新生洲串沟衔接已较前顺畅,左汊进流条件稍有改善,左汊分流比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持目前的态势,右汊分流比近期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仍将维持缓慢萎缩的趋势。 2.3 工程区局部河床变化分析 工程区左岸枞阳江堤侧呈淤积抬高态势,河床淤积幅度较大,河床抬高约10m;右岸凤凰洲侧呈冲刷态势,近岸河床冲刷后退200~300m。工程区左右两岸河床变化相对较大,应加强观测分析,如遇不利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 防洪评价计算 3.1 水位流量 枞阳江堤防洪标准为防御1954年型洪水,渡口位置设计防洪水位为16.0m。设计洪水位条件下,大通站最大流量为92600m 3.2 壅水分析 渡口设计断面与现状断面较吻合,但平台前抛石布置在河槽中,占用过水面积约68.90m 根据《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推荐的计算公式,码头最大壅水高度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Z—最大壅水高度(m);η—系数;V 壅水影响长度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L—壅水曲线长度,m;I—水面比降。 根据《铁路桥渡勘测设计规范》(TBJ17-86),η取值见表1,η取值圩为0.05。 计算水位采用设计洪水位16.00m。最大壅水高度及长度计算成果见表2。 工程建成后,遇长江设计洪水时,码头平台引起水位壅高,但壅高值仅0.0019m,雍水曲线长度较小,对断面平均水位的影响也较小,不会降低长江河道的防洪标准。 3.3 冲刷计算分析 由于路面及固脚压缩河床,使得过水面积有所减小,从而引起流速的增大,水流挟沙能力也随之增大,造成整个路基下断面的河床冲刷,这一冲刷过程类似于桥下断面的一般冲刷。随着一般冲刷的发展,桥下过水断面逐渐增大,流速逐渐降低,冲刷速率逐渐减小。当桥下河槽各点泥沙的冲刷及淤积达到平衡时,一般冲刷趋于停止,冲刷的深度达到最大。 3.3.1 计算公式 非黏性土桥下一般冲刷,计算公式为: 式中:h 式中:Q 3.3.2 计算参数的确定 (1)计算水位:采用设计洪水位16.00m。 (2)工程段河流水流量:设计洪水位条件下,流量近似取86766m (3)过水面积:根据桥位河床实测断面及滩地高程,分别计算不同设计水位下河槽及河滩过水面积。 (4)单宽流量集中系数K:单宽流量集中系数与河流的宽深比有关,由下式计算: 式中:B—平滩水位时的河槽宽度(m); (5)桥墩的水流侧向压缩系数μ值由《桥涵水文》表7-2确定。 (6)洪水含沙量系数E由《桥涵水文》表8-3确定。 3.3.3 计算结果分析 参考相关地质勘探资料,工程区附近土质为新近淤积沉积物,砂性土结构为主,因此采用非粘性土一般冲刷计算公式计算工程处冲刷,计算成果见表3及表4。 综上所述,渡口迁移对主河槽、左、右岸滩地冲刷影响均较小。 4 防洪综合评价 4.1 与现有防洪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北渡口改造及南渡口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