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教案(2015)
JTXGCHT TTNT\TRSITY OFTFCHKOLOGY
授课教案
(2014 一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编码:
总学时:
48 总学分: 3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任课教师:
陈啥
开课单位:
生物工程学院
职 称:
讲师
授课专业:
生物工程
授课班级:
13级生物工程1班
荆楚理工学院教务处制
授课进度2015 年第丄周,第丄次授课日期
授课进度
2015 年
第丄周,第丄次授课
日期3月4日
课(2学时)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 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 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了解微生物的 发现与微生物学发展;明确微生物学作为 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I教学难点难点: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重点: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 发展;研究微生物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I
教学难点
难点: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学过程及内容
3
3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学过程及内容
3
3
V ),讨论法(),演示法(), ),发现法〔),探究法(), ),实验法(),参观法(), ),自学辅
V ),讨论法(),演示法(), ),发现法〔),探究法(), ),实验法(),参观法(), ),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法( 谈话法( 考察法〔
教学方法
E^i题或操作课)(),读书指导法(),听 说法(),写生法(),视唱法(),工 序法(技能课)(),实习作业法(), 其他()
E^i
教学手段请选择你授课时所釆用的教学手段(在括 号中画D
教学手段
实物(),多媒体(),投影(),影像 (),CAI 课件(),PPT ( V ),标本(), 挂图〔),模型(),其他()
讨 论、 思考 题、 作业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 星?
讨 论、 思考 题、 作业
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文献李华钟,诸葛健.微生物学(第 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
文献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黄秀梨,辛明秀.微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指一
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难以看见或难以 看清楚的低等生物的通称。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 名词。
主要包括:
「原核微生物;细卦放短却立克汰氏体J支原体3衣原体;蓝细倒
「细曜微主勲K
具核微生物;驾耳菌J穹茵3大型頁菌(反原生动物3 微生物Y I 单組抱薫类)
I非细胞型気生物:扃毒:亚病毒〔包节关牌3必病看诵羣
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一)一个难以认识的微生物世界微生物是存在 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但直到大约300年以前 才真正有意识地看到微生物,其原因是由于个体 微小、群体外貌不显、杂居混生、因果难联。
(二)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重点)
1、史前期和初创期
微生物的发现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 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首 次观察到了细菌。2、奠基期(重点 介绍巴斯德、科赫等重要代表人物的 贡献);
3、 发展期(与生命科学的其他学科 一起共同发展)
1897年发现了酵母菌的无细胞抽提 液可将蔗糖转化为酒精,并对葡萄糖 进行酒精发酵获得成功。从此微生物 进入了生化研究阶段,并诞生了生物 化学学科。此后,微生物生理和生物 化学两个学科紧密结合,共同发展。
4、 成熟期
标志: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建立。 微生物成为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研 究对象。
20世纪70年代后微生物成为 生物工程学科的主角;
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 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
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3) 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 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水 平;
(4) 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和应用 性、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
(5) 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
三、 研究微生物的重要意义(重点)
(一)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 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
中;
(二) 微生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工农业生产和医药、环保等方 面有重要的应用;微生物也有 可能引起毁灭性的灾害;(四)、
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具有重要地 位
四、 微生物的共同特性(举例说明)
体积小、面积大
Im代谢旺盛、繁殖快速 适应性强,容易变异
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