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RH380B高寒动车组挡风玻璃、侧窗介绍 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十月 1、挡风玻璃 动车组挡风玻璃外形以及与铝合金车体的安装接口关系与CRH3型动车组相同。 每辆头车有一个挡风 玻璃,它具有曲面的 三维形状。分上、下挡 风玻璃两部分。 挡风玻璃的上下部分由合成的安全玻璃制成。边缘区域用宽90mm的陶瓷的丝网印刷。 挡风玻璃的上部玻璃采用深颜色的玻璃制作,用以遮挡阳光。挡风玻璃的下部玻璃用透明的安全玻璃制成,并装有电加热系统。 挡风玻璃的隔声量Rw>40dB。 挡风玻璃的物理性能指标 下挡风玻璃装有电加热装置,采用电阻丝加热,加热线垂直排列,以便不影响可视区域的透明度。 热输出:3相440V AC 电压 / 60Hz 规格 总量: 5 W/dm2 最大836W 运行 20 W/dm2 最大3356W 短期除霜 挡风玻璃是用胶弹性的粘接到铝合金车头上。件号6是10x12x20的插入物,件号7是4x50x50的橡胶条,用以调整挡风玻璃与车体粘接面的平整度,即打胶厚度。 挡风玻璃力学性能: 抗飞弹冲击:根据UIC 651标准附录C试验方法 ,满足TB/T1451-2007中4.3.1条试验要求,挡风玻璃固定在与车体框架相同的框架内,按TB/T1451附录A规定的抛射体进行冲击,抛射体质量为1000+20g。 冲击速度:Vp=380+160,式中:Vp 为抛射体冲击速度,单位为km/h; 在(20±5)℃和(0±5)℃时分别进行2次试验,4次试验结果均应合格。 抛射体不能穿透玻璃,且挡风玻璃在试验后仍位于其框架内。 防飞溅:在满足抗飞弹冲击的同时还需满足TB1451-2007中防飞溅性能(散裂性能)。 即挡风玻璃不仅不能被击穿还不能有伤害性飞溅物,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司机安全。 抗砾石:根据TB1451-2007挡风玻璃应能承受铝合金制成的20g的抛物体以380+20=400km/h的投射速度的冲击,玻璃不破裂为合格。 2、侧窗 侧窗包括旋转侧窗、前端曲面侧窗、客室侧窗和信息显示侧窗,其中客室侧窗又分普通客室侧窗和紧急出口侧窗。 旋转侧窗 头车内有两个旋转侧窗, 左右各一个,是对称件。 窗框由铸铝制造。 旋转侧窗从内部用紧固件安装到车体上,在外部,窗框与车体之间周圈打密封胶。 旋转侧窗性能指标 隔热系数K 1.4 W/m2K 透光率 约38% 能量透射比 约17% 隔声量 40 dB 前端曲面侧窗 每个头车前端曲面侧窗各3个,为对称件。 前端曲面侧窗无窗框,直接粘接到车体上,粘接的车窗要与车体外表面齐平。 前端曲面窗技术参数: 隔热系数 K 1.5 W/Km2 透光率 ~21% 能量透射比 ~17% 绝缘玻璃厚度 33 mm ±1.5 mm 客室侧窗 每三个客室侧窗中有一个是紧急出口侧窗,附近侧墙上配有应急锤,用于紧急情况下逃生。 客室侧窗技术参数: 隔热系数K 1.4 W/m2K 透光率 ~21%(紧急出口窗27%) 能量透射比 ~17%(紧急出口窗20%) 加权隔音量 40 dB 绝缘玻璃厚度 35 mm ±1.5 mm 信息显示窗 信息显示窗由窗框和带辅助窗框的玻璃两部分组成 侧窗重量 所有的车窗必须能够承受±6000 Pa的空气动力压力载荷。 必须做两个压力级试验: 压力等级1: ±4,500 Pa 压力等级2: ±6,000 Pa 对“减速玻璃”概念的解释 “减速玻璃”的说法是从感官体验上对玻璃视觉舒适度高的一种形象化描述,易于让普通消费者对高档玻璃有直观的认识。最佳的玻璃质量应该接近于没有玻璃的状态,由于玻璃的原料质量,加工工艺造成的光学质量下降,角偏差,光畸变,重影变大,会使乘客感到列车相对行驶速度增加,严重的会造成晕眩。 CRH380B高寒动车组上使用的车窗玻璃比普通列车的玻璃平整度高,质量和光学性能更高,故旅客感觉列车行驶速度相对减慢。将高速动车组上的侧窗玻璃称之为“减速玻璃”,非常形象的向广大乘客传递了“视觉舒适度高的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