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历史观.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的历史观 第一页 内容要点 引言 一、中国第一位史学家:孔子 二、孔子论历史人物 三、孔子与文献整理 四、总结:孔子的历史观 第二页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当中,不仅在延续历史,还在创造历史。 那么什么是历史呢? 第三页 1、过去事实的记载。 2、经历。 3、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4、指历史学科。 第四页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第五页 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第六页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科林武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贝克尔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而过去的事实是一面破碎的镜子,永远也无法复原它。 第七页 一、中国第一位史学家:孔子 1、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开创者 2、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奠基者 3、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传统的发起者 第八页 1、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开创者 中国史学的起源, 虽然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 ,但它的真正发端却是《春秋》。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曾记载道: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起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 司马迁认为孔子作《春秋》,但为何在《论语》一书中却没有提及此事。所以上个世纪像钱玄同、顾颉刚等人怀疑孔子晚年是否曾经撰写过《春秋》。 第九页 《春秋》一书,文学非常简略,全书共16572字。一件事最多不过四十几个字,最知者仅一字。 司马迁评之为“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为其主要思想。 第十页 《春秋》文句极其简短,一则一事,最长的如象定公四年所记:“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最短的如隐公八年所记:“螟”。 在孔子作《春秋》之前,不仅是“学在官府”, 史亦在官府。历史的记载、典册的编纂、史书的收藏,都是为奴隶主贵族所把持。孔子作《春秋》, 首开私人著史之先河。私人著史的出现, 在史学史上是一场意义重大的伟大变革。私人著史,可以不受官府的约束,可以一定程度摆脱政治的干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政治主张、学术观点来选取史料,以发挥史学的作用。孔子之后, 私人史家辈出, 私人名著迭现,孔子的开启之功不可没。 第十一页 就《春秋》之书史书而言,它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就在于《春秋》开创了编年体的先河,编年体成为了中国历史著作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春秋》它以年为经, 以事为纬。具体来说,是以鲁国国君十二公在位的时间顺序编年, 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 年),迄哀公十四年(前481 年),共计242 年,前后贯通,没有间断。 年下标有春、夏、秋、冬四时,时下记月,月下记日。所记史实,一般都标明年、时、月、日,至少也有年、时。正如司马迁所说:“孔子因史文次《春秋》, 纪元年, 正时日月, 盖其详哉! ” 《春秋》初步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因素结合起来并系统地记述历史,这与甲骨文、金文零碎、孤立、片断的记事已完全不同。按年、时、月、日的时间顺序记事的方法,是孔子作《春秋》时正式确立的。 第十二页 2、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奠基者 首先, 孔子重视“史义”, 为中国古代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孔子重视“史义”,即把史学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他修《春秋》,完全着眼于当世。孟子说:“世衰道微, 邪说暴行有作, 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可见,《春秋》是孔子感于乱世而作, 他惧怕“礼崩乐坏”的局势进一步发展, 他欲“见之于行事”以挽救社会危机, 具有鲜明的时代责任感。 所以《春秋》一书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寄予了孔子对历史人物、事件的道德评价。他的评价往往又是体现在“春秋笔法”中。 第十三页 其次, 孔子“疏通知远”的思想成为我国古代史学会通思想形成的基础。 《论语·为政》中曾记载: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疏通知远”的思想,从历史的实际出发,承认历史的变化,并企图从历史之变推究未来,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司马迁著《史记》,就是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