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语文《赤壁之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完整)高中语文《赤壁之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宁阳实验高级中学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教案 新人教 版必修1 第一部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力目标 情感价值观 1 .了解司马光及《资 治通鉴》相关常识; 2•了解赤壁之战的经 过及影响; 3.掌握相关「文言常识; 学会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形 象; 学习古人智慧,培养学生 热爱传统文化。 第二部分:自主性学习 一、介绍司马光、《资治通鉴》。 1、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 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 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 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 。 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 。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髙太皇太后听 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 y e)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 法,恢复旧制。为相 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 。 2、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 403年), 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 1360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费 19年的 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 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 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 322种,经过这 这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如“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等。 3、介绍“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可以是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 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今 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 争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 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 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从荆州逃亡的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派遣大 将周瑜、程普率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组成联 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 今嘉鱼东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自主性学习 1 •学生正音正字,把握朗读节奏。 2 •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 3 •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自主性学习效果检查 1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 12 、致殷勤之意 13、比至南郡 14 、备南走 二、 指明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 1、 此帝王之资.也 2、 刘备天下枭雄 3、 与结盟好 4、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5、 豫州今欲何至 6、 行将为人所并 7、 我,子瑜友也 8、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 三、 “为”的用法 1、 行将为人所并 2、 为张权长史 3、 今为君计 4、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5、 既自以心为形役 6、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7、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8、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赤壁之战》教学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第二段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俱诣孙权 2 、今操芟夷大难 3、今豫州遁逃.至此 4、 何不按兵束甲 “ 5、 与中国抗衡 6 7、英才盖世 8 9、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10、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11、 权勃然曰 12、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 1、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古义 2、 北面而事之 古义 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古义 今义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 1、顺江东下 2、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3、必蹶上将军 4 、必北还 四、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亮见权于柴桑。 3、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4、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 5、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6、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7、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8、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9、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10、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11、 曹军破,必北还。 第四课时 研读第三段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 是时曹操遗.权书 2、 近者奉辞伐罪 3、 .旌麾南指 4、 刘琮束手 5、 今治水军 6、 与将军会猎于吴 7、 动以朝廷为辞 8、 奄有其地 9、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10、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11、 向察众人之议 12 13、 犹不失下曹从事. 14、 从吏卒 15、 甚失孤望 16、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17、 权

文档评论(0)

yanchu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