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隋代壁画技法探析(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敦煌隋代壁画技法探析(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隋代壁画技法探析(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6WCC,doc格式,正文9848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敦煌;莫高窟;隋代壁画;绘制技法 2 一 窟型与壁画布局 2 二 壁画构图 4 三 人物造型 7 四 敷色与线描 10 参考文献: 13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14 论文致谢(模板) 14 正文 敦煌隋代壁画技法探析(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敦煌石窟中的隋代壁画技法:1.隋代壁画位置格局是因内容而有等次之分,随观众视线移动排列;2.横长条幅,上下分栏、左右并列是隋代壁画构图的主要样式,以佛、殿堂建筑为中心的经变画构图正在形成;3.西域遗风与中原新风在融合中创造出新的人物样式;4.敷色逐渐转向以华丽明快的色彩描绘现实景物,线描随物象造型而变化 关键字:敦煌;莫高窟;隋代壁画;绘制技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4)06-0017-08 关于敦煌莫高窟隋代壁画的研究,前有李其琼先生《隋代的莫高窟艺术》[1]、段文杰先生《融合中西成一家――莫高窟隋代壁画研究》[2]、贺世哲先生《敦煌壁画中的法华经变》[3]等研究成果。在诸位先生研究的启迪下,笔者拟从壁画技法方面进行探讨,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窟型与壁画布局 敦煌莫高窟隋代洞窟营建之初就显示出新的生机,洞窟形制与壁画都开始展露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洞窟形制由北朝中心柱窟窟形在消失过程中异化出各种窟形,往昔的禅窟、中心柱窟等较为单一的形制演变为以中心柱窟、覆斗顶窟为基础的十余种形制(表1),同时,壁画也出现了多种新内容。 与前代洞窟相比,隋代洞窟最大的变化是佛龛:一是佛龛的位置提高,二是出现了双重方口佛龛,三是有的洞窟内开三个龛。佛龛高了,礼佛者必须抬头仰视佛龛内的佛像,进一步增强了佛像的庄严感。双重方口佛龛的出现是因为龛内的塑像增多了,一个佛龛内有塑五尊或七尊乃至更多的,如第412窟龛内塑了一坐佛、十弟子(其中龛外侧二弟子为清塑)、二菩萨。要容纳如此众多的塑像,北朝的浅圆拱式佛龛已不能适应,如果增加佛龛的深度,又无法展现佛、菩萨的尊容,而双重方口佛龛进深两重,龛口宽阔,足以塑置多尊塑像,礼佛者可看到整铺塑像的全貌,这是隋代洞窟佛龛的一大重要特征。窟内三壁开龛则是增加塑像的另一种形式。如果联系到另一些在窟内左右壁塑立高大的一佛二菩萨像的洞窟,例如第427、392、412、292、244窟,我们就可以发现隋代是非常重视塑造佛像的,其意在于用雕塑说法像取代壁画说法图。这种高大的一佛二菩萨形式的出现,是受麦积山石窟等中原石窟雕塑形式的影响。窟内增设佛龛或贴壁立像,无论是在空间环境还是视觉方面,都会增加礼佛者对佛像的敬畏感,这是隋代窟龛的另一特点。 隋代洞窟内的壁画分布位置也如同前代有次第之分,是洞窟的营造者考虑到礼佛者进入洞窟后巡礼视线的游移而布置的。进入窟内,礼佛者首先正视洞窟最主要的部分――正壁的佛龛塑像,其次是环顾左右两侧壁,最后仰视窟顶。隋代洞窟的壁画主要内容有佛说法图、经变画、故事画等,布局上总体仍沿袭了北朝的模式:正壁佛龛两侧画菩萨与弟子――这是佛龛塑像总体的延伸;左右两侧壁中央画佛说法图、四周画千佛,上端画天宫伎乐或飞天,下部画供养人或装饰性的三角垂帐。说法图是供礼佛者膜拜的偶像画,在窟内与正壁佛龛塑像有着同等的尊位。画在左右壁中央的佛说法图,与正壁佛龛塑像共同组成了窟内三铺佛说法像分布的总格局。另外,在有三个佛龛的洞窟(如第302、305窟),佛龛外两侧也画有佛说法图,整个壁面形成以佛龛塑像为中心、左右布置说法图的格局。此外,还有通壁画一铺说法图(如第276窟)、两铺说法图(如第394窟)、六铺说法图(如第314窟)的情况,第244窟则是在四壁画了27铺说法图,第390窟更是画了117铺说法图。这些说法图的布局已超出了前文所述的依尊位布置佛说法图的范畴,是由其窟内的整体表现内容而决定布局的。 经变画是依据佛经而绘,图解经义以及表现佛国圣境的图像形式,隋代的经变画表现形式呈多样化(表2) 隋代的经变画多集中分布在窟顶人字披两披、覆斗形洞窟窟顶四披上。这些壁面的布局,尊位仅次于主体佛说法图。 总体而言,敦煌莫高窟隋代洞窟的壁画布局隐含着与礼佛者的心理呼应关系。礼佛者入窟定睛瞻仰佛龛内的塑像,随后环视左右壁的说法图及千佛。通过观想佛龛内的塑像与说法图,礼佛者感受到佛的慈悲;继而仰望窟顶,经变图幻化出佛国圣境的种种美好;再转身回顾,佛的前生今世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ode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