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审美文化之异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方审美文化之异同 内容提要:中西方审美文化一以伦理政教为中心,一以 宗教信仰为中心。中西方审美文化从古代到近代旨在维护伦 理政治或宗教信仰的正统地位,现代以来则表现出反正统的 倾向,但总的说来都表现出一种建立深度模式的努力。然而 这种努力在当今却被消解了,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审美文化仍 有区别,即一是削平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时期文学一 贯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充满人文气息的深度模式,一 是颠覆了西方现代主义所致力建造的“乌托邦式新宗教”这一 涌动着崇拜情绪的深度模式。当代审美文化又面临着重大的 抉择,西方人是以思和诗为上帝的出场做准备,中国人则是 以思和诗为现代人文精神的流布鼓与呼,这分明仍与中西方 人梦萦魂牵的上述两大中心问题保持着某种联系。中国古代 一开始就将审美文化紧紧地挂靠在伦理道德和政治功利之 上,《左传》很早就称“铸鼎象物”,“在德不在鼎”(注:《左传·宣 公三年》。)。孔子称表现周武王以武力消灭纣王,取得天下 的《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而表现尧舜“以德相禅”的《韶》 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臻于最高境界 (注:《论语·八佾》。)。 《乐记》进一步确认:“乐者,通伦理者也”,“声音之道,与 政通矣”,“礼乐刑政,其极一也”,将音乐与伦理、政治、法 律做了简单的等同。 《诗大序》对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形 式也做了伦理主义的解释:“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 以化之”,“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 风俗。 ”到后来宋明理学提出“文以载道”,声称: “道者文之根 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注:朱熹:《朱子语类》卷 139 。), 则是对两千年来一以 贯之的伦理主义美学作出了理论总结,而这种对于文艺的伦 理、政治要求不断加码的情况由于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倡导和 褒奖而愈演愈烈。但是在具体的艺术创作特别是在民间的审 美实践中,却有一股与这种伦理主义美学相颉颃的潮头正在 酝酿、涌动,以至在后来蔚为大观, 《西厢记》、《牡丹亭》 热情歌颂了冲决封建礼教的叛逆思想,“三言”、 “二拍”和《金 瓶梅》刻画了新兴市民的生态和心态,表达了新兴市民对于 人情事理的崭新看法,与传统道德伦常已经相去不可以道里 计。特别是《红楼梦》 ,作者在“今古未有之一人”贾宝玉身上 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对仕途经济和礼教伪说做了空前激烈的 抨击,最后以悬崖撒手的骇世惊俗之举对黑暗现实做了义无 反顾的弃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当时大力倡导这种 带有近代色彩的审美文化的人,也并未完全消除旧有的伦理 主义美学的胎记,倒是时时不自觉地落入陈说的窠臼,如李 贽在向读者推荐《水浒传》时称:“忠义者,事君处友之善物 也。不忠不义,其人虽生已朽,而其言虽美弗传。”(注:李 贽: 《全像评点忠义水浒传全书发凡》 。)汤显祖称戏曲“岂非 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也哉?”(注:汤显祖: 《宜黄 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曹雪芹将 《红楼梦》别称 《风月宝鉴》, 声称旨在“戒妄动风月之情” (注:曹雪芹: 《红楼梦凡例》。)。 不管这些说法是否表达了论者的本意,也不管这些说法认真 到什么程度,其本身都说明他们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彻底扭转 所谓“文以载道”、“劝善惩惩”、“有补世道”的思维定势,起码 流露出找不到新的思想工具的困窘,因此在破除长达两千余 年的伦理主义美学传统方面还缺乏应有的理论自觉和足够 的思想力度。宗教思想自古希腊起就是西方审美文化的一个 支点。古希腊的音乐与祭祀活动有关,被看作净化灵魂的工 具。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在美学上表现为象征性,其每一个 细节,几乎都有宗教性的象征意义。基督精神在近代仍对浪 漫主义大潮的勃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代浪漫派往往 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幽情,海涅曾对此作出这样的评价: “这种文艺来自基督教,它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 苦难之花。”(注:海涅: 《论浪漫派》第 5 页,人民文学出 版社 1979 年版。) 德国浪漫派史雷格尔兄弟、诺瓦利斯、 蒂克等人的创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境外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