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高三历史华师大版第七册
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上海高三历史华师大版第七册一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单元核心概念:
儒家学说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局,以重振礼乐制度为己仁,希望通 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汉代儒士兼采阴阳五行学说, 为儒家的伦理纲常敷上浓郁的神学色彩。宋明理学家则将儒学提升至哲学的高 度,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从本质上说,儒学是与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相辅相成 的理论体系,在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长期延续的过程中,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 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学 还辐射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并在西方引起很大反响。
第 1 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一、孔孟之道( C)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2、孔子的主张:
①“礼”,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 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
“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然后
由近及远,推而广之,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 “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3、评价:
保守的一面:面对春秋以来的社会大变革希望通过恢复过去西周的宗法制度和
礼乐制度来实现治国救世,且强调等级制度。
2
积极的一面:重视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实现社会的安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二)孟子继承发展儒家学说
1、背景: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2、孟子的主张:
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
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③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 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3、评价:
“仁政”的主张是当时抑制统治者暴政的有力武器,民本思想也考虑到下层民
众的需要,被广泛认同。但孟子的“民本”观念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
想。
( 三) 荀子的思想
①从“性恶论”出发,
②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
③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二、儒学的经学化 (B)
1、背景:
①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 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为儒家地位迅速上升的契机。
②汉儒大家董仲舒,他兼采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系统提出“天 人感应”之说,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神圣化。政治上倡导“君权神 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所以臣民必须服从天子;同时天又对天子进行监督
3
考察。伦理上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将仁、义、 礼、智、信视作为人处世永恒的道德准则。后人习称“三纲五常”。顺应武帝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2、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儒学的经学化
①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 学”。
②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 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
③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 郡县也建立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
3、影响:
①由于经学的研习、传授位学者的入仕开辟了通途,因此通经致用成为文人学 士的普遍追求。
②汉代以来,儒学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影响广泛而深远。
第 2 课 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B)
1、背景:
①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儒、道、佛三教并行 对儒学的正统地位构成威胁,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 实社会的需要。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伦理纲常遭到巨大冲击。
②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融合佛、道思想,
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
新儒学体系——理学。
2、内容:
4
①北宋中期的程颐、程颢兄弟合称“二程”,他们明确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