λ噬菌体的裂解性和溶原性.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生命科学学院 λ噬菌体的裂解性和溶原性的基因调控机制 XX: 学号: 班级: 专业: . .word.zl. . . 摘要 λ噬菌体〔phage〕有两种生存策略,一种通过感染宿主细胞,产生大量的 子代噬菌体,同时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这种方式称为裂解性感染。另一种是噬 菌体的基因组以一种原噬菌体的方式潜伏于细菌中,这种增值方式称为溶原态 〔lysogeny〕。λ噬菌体的裂解发育、溶原发育和溶原发育到裂解发育的诱导是 研究生物分子调节优异的模型。经过四十多年的研究,在这个模型中已经发现 了众多的正调节因子和负调节因子在转录水平或转录后调节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λ噬菌体、裂解性、溶原性 目录 1.摘要 2 2.λ噬菌体的构造组成 3 2.1 壳体构造 3 2.2λ噬菌体的核心 3 3. λ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6 3.1 λ噬菌体DNA 复制 6 3.2λ噬菌体的转录调控 7 3.3λ噬菌体的溶原性感染 9 3.3.1λ噬菌体溶原化状态的建立 9 3.3.2λ噬菌体基因组的整合 11 3.3.3原噬菌体的割离 12 3.3.4裂解性 -溶原性选择决定 15 4.参考文献 16 . .word.zl. . . 1951年 Esther Lederberg发现 E.coli K12 菌株经 UV 诱发或偶尔自发放出噬 菌体。 E.coli K12 中有潜伏的、无感染能力状态的噬菌体,称原噬菌体。将这种 噬菌体命名为λ。λ侵染 E.coli 后可进入裂解周期〔 lytic cycle〕或溶原周期 〔lysogeny〕。 2.λ噬菌体的构造组成 2.1 壳体构造 λ噬菌体是有尾噬菌体,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和尾部通过颈部相 连。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 60nm 左右;尾部呈螺旋对称,无收缩 性。λ噬菌体头部蛋白主要有 gpE(38kD)和 gpD(12kD),他们以非二硫键进展共 价连接。 2.2λ噬菌体的核心 λ噬菌体核心包含线状 dsDNA ,分子量为 30.8MD,含有 48502bp,其双链 DNA 的两 5′端叫做 m 端 , 末端碱基为 G,为左向或反时针方向转录的链。 R 链或右链 5′端称为 m′端,末端碱基为 A。λDNA 被注入到宿主细胞后,可借 助两 5′端单链的氢键缔合和连接酶的作用形成闭合环状 DNA 。 由于λ噬菌体即可进展裂解生长,也可进入溶原化状态,因此λ噬菌体基因 组的构造是与它的这些特性相适应的,其中一些基因决定裂解生长,另一些基 因决定λ噬菌体的溶原化,甚至还有一些基因可以对这两种状态的转变行使调节 . .word.zl. .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