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3
第6课
【本课篇目】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
【选题理由】
第一道题选择了艾青的诗歌《煤的对话》,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和《大堰河——我的保姆》接近,阅读本诗歌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道题选择了艾青的诗歌《阳光在远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有助于理解艾青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第三道题选择了《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结合文本并且以文章中节选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说说新月派的格律诗特征。
第四道题选择了《献给艾青的红玫瑰》,结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谈一谈其中哪些“诗行”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五道题选择了《我所知道的康桥》,感受康桥在作者徐志摩眼中的特点。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小题1】下列对艾青写于1937年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咏物诗。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后,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了地层深处,它满怀怨愤和仇恨,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它渴望着火的到来,它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诗中礼赞了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D.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发问者出语冷静,而答话者所答却炽热如火,两者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富于艺术感染力。
【小题2】这首诗作于1937年春天,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你能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单分析一下这煤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答案】【小题1】A【小题2】我们的民族有着煤一样的历史,有着煤所遭受的灾难,又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身上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热量,并和煤一样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意对即可)。
【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A项,“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错误。在艾青的《煤的对话》中,“我”(煤)是主要意象,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诗歌最后两句“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表明“我”仍有希望和祈求,充满着自强不息的能量,对未来有着无尽的憧憬。选项分析理解不正确。故选A。【小题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煤的特点,明确煤和我们的民族的共同点,可以从经受历史、形象特点及未来分析。煤长期埋藏在地下,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然而,它们具有一种优秀的品格——遇着火就会燃烧,就会发光发热。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受了无数次的苦难,他们经受着各种压迫和剥削,默默地在社会的最低层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有“死”,一旦遇到新的契机,遇到新的思想,他们便会揭竿而起,燃烧起涤荡旧世界的冲天大火。中华民族的这种生存状态,这种情绪,这种品格,与“煤”很相似。诗人以“煤”来写苦难的中华民族,不会因苦难而消沉。【点睛】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在远处
艾青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嬉笑地
射在沙漠的远处。
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苏伊士运河上
(选自《艾青诗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为“阳光在远处”,可见诗人并未沐浴在阳光的普照下,最后一句“射”字传神地写出了阳光的神态。
B.诗歌选取典型意象“阳光”“沙漠”“船”“风”“沙土”等,呈现一幅开阔的画面,意境阔大。
C.诗人没有进一步写“暗的/旅客的心里”究竟有何想法,这正是赋予了这首短诗更广阔的想象余地。
D.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异国风光的喜爱、赞赏之情,以及对祖国的思念。
【小题2】本诗创作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答案】【小题1】D【小题2】①象征手法。诗人站在船上看到了“阳光在远处”的真实情景,突出阳光的照射,既是写实,又具有象征意义。“阳光”象征光明和温暖。②对比手法。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强烈对比。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窦娥冤》(节选)-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2019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 《哈姆莱特》(节选)-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2019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 《雷雨》(节选)-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2019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docx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姜夔作品专题练.doc
- 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docx
- 阿房宫赋、六国论-高中语文新教材-群文阅读初探.docx
- 百合花、哦,香雪-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2019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百年孤独(节选)-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2019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包身工-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2019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第6课 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2019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第7课 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2019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第八单元 单元核心素养 责任与担当-高中语文新教材-群文阅读初探.docx
- 第二单元 单元核心素养 百家争鸣-高中语文新教材-群文阅读初探.docx
- 第二单元 单元核心素养 苦难与新生-高中语文新教材-群文阅读初探.docx
- 第二单元 单元核心素养 劳动光荣-高中语文新教材-群文阅读初探.docx
- 第二单元 单元核心素养 良知与悲悯-高中语文新教材-群文阅读初探.docx
- 第二单元 单元核心素养 时代镜像-高中语文新教材-群文阅读初探.docx
- 第六单元 单元核心素养 观察与批判-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docx
- 第六单元 单元核心素养 学习之道-高中语文新教材 群文阅读初探.docx
文档评论(0)